【夏日养生】胃口不好的人看过来,吃不下饭,试试用中药开胃

发布时间:2025-05-21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10

俗话说 “一夏无病三分虚”,很多人夏天会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看似因天热,实则多与脾胃相关。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依赖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和津液的补养。若脾胃虚弱,会影响五脏六腑,导致疲倦、食欲差等症状(中医称 “纳呆”)。

现分享我院 3 例中医调理食欲不振的案例。

 

【案例分享】

案 1:73 岁女性林某某因咳嗽、咳痰 1 月余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间质性肺炎、肺部感染等病症。经头孢西丁抗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咳嗽、咳痰,伴有明显乏力、纳差。经中医科会诊辨证为纳呆 - 肺脾两虚证,给予健脾益气化痰中药。林女士服药 2 剂后乏力缓解、食欲好转,续服 3 剂后食欲恢复正常,精神状态改善,住院疗程缩短,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

 案2:79 岁男性林某某因咳嗽咳痰半月、咯血 5 天入住肿瘤科,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咯血等多种病症。治疗期间患者出现胸闷、纳差症状。经中医科会诊辨证为纳呆 - 湿热中阻证,予 4 剂中药治疗。4 天后回访,林先生食欲改善、胸闷减轻,舌苔黄厚症状缓解,后续将继续中药巩固治疗。

案 3:72 岁男性黄某某因咳嗽、咳痰 3 月余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右肺上叶肺大疱等病症。经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后,黄某某出现食欲差,予甲地孕酮治疗无效。经中医科会诊辨证为纳呆 - 痰湿阻滞证,予 3 剂中药治疗。用药后黄先生食欲明显改善,恶心感消失,对中药疗效表示认可。

微信图片_20250521162014.png

纳呆的调理需结合病因采取综合措施:

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情志管理:通过适当运动、心理调节等方式疏解压力,保持情绪舒畅。

药物干预:可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健脾消食类中药辨证调理。

若食欲不振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器质性疾病,避免延误诊治。

 

【科室介绍】

中医康复科成立于建院初始,创科人关佑民是我省名老中医,清代御医关幼康之子,擅长肺瘘、肺痈、血症的诊疗。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学科带头人医院纪委书记、李丹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一体化治疗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

科室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结核等慢性气道疾病以及肺部肿瘤康复为主要特色,耐多药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方面的诊疗亦颇具特色,设中医专家门诊、中医门诊、中医儿科门诊、针灸推拿门诊、呼吸康复门诊、吞咽康复门诊、肿瘤康复门诊、治未病科等。

特色服务

1. 针灸推拿:针对疼痛、功能障碍等问题,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2. 中药调理:根据体质和病情,开具中药方剂,内调外治。

3. 物理治疗:结合现代理疗技术,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4.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吞咽功能训炼,帮助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延伸阅读】

食欲减退,又称食欲不振,中医病名纳呆,常见原因有:

一、饮食因素

饮食不节,长期暴饮暴食、过量摄入油腻、生冷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炸鸡),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食物停滞、消化不良。过量饮酒会刺激胃肠黏膜,减缓胃肠蠕动,引发纳呆。

二、情志失调

肝气郁结,长期情绪压抑、焦虑或愤怒,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出现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肝火旺盛,工作压力大、熬夜等可能导致肝火过盛,进一步干扰脾胃功能,伴随口苦、头晕等症状。

三、脾胃虚弱

脾胃运化失常,久病、过度劳累或先天禀赋不足,导致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腐熟水谷,表现为食少、便溏、乏力。

胃阴不足,长期饮食辛辣或热病伤阴,胃液分泌减少,出现饥不欲食、口干舌燥。

四、外邪侵袭

湿热或寒湿困脾,外感湿热或寒湿邪气,阻滞中焦,导致脘腹胀闷、恶心呕吐,影响脾胃受纳功能。

五、其他疾病影响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西医认为这些疾病会直接损害胃肠黏膜,引发纳呆。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肝胆疾病等也可能间接导致食欲减退。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