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肺科】4个月,破200台,成功率100%!肺部破破烂烂,他们修修补补,福州介入科“新生”交出开科高分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10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185

手术台上,患者提着塑料袋不断咯血,血液瞬间浸满半袋,显示屏上,肺动脉假性动脉瘤像颗跳动的“血球”,随时可能爆炸,身着铅衣的医生沉着冷静,快速建立介入通道,精准“拆弹”……

这不是医疗剧场景,而是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微创介入科的日常。

(手术时医生内外配合

这个“新生”科室虽成立仅4个月,却以100%的成功率完成了200余台介入手术,用柔软纤细的导管,在肺血管“迷宫”中完成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止血”和“拆弹”行动。

今天,一起走进微创介入科,倾听他们打赢“生命保卫战的故事

肺动脉长“瘤”

双血管介入止血救命

肺部大咯血一旦发作不能及时止血,生命值就要告急。过去在肺科医院遇到大咯血,不能保守治疗的只能紧急转院,如今,许德新主任带领微创介入团队,在院内就能及时行介入手术,抢救患者生命。目前该科室完成的大多是三级以上手术,其中不乏惊心动魄的抢救故事。

肺动脉假性动脉瘤是异常凶险疾病之一,它导致的大咯血死亡率很高,手术风险也很大。开科以来,微创介入团队已经做了10例手术,其中三月底就接连完成3例。

74岁的强伯(化名)因重症肺炎住进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后,突发大咯血,呼吸困难。胸部CTA检查发现,炎症侵蚀肺动脉,在左肺空洞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假性动脉瘤,且还在活动出血,随时会导致强伯窒息或休克。RICU紧急为强伯行气管插管,并置入球囊导管封堵一侧肺叶后,寻求微创介入科帮助。

(许德新(右)带领团队做手术

“和真性动脉瘤相比,肺动脉假性动脉瘤因无完整的血管壁结构,瘤腔管壁薄弱,破裂风险极高。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再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情况十分危急,许德新迅速查看CTA了解病情,制定双血管介入方案。

据介绍,咯血患者中约5%来源于肺动脉源性,病因包括感染性、肿瘤性、损伤性、血管性和血流动力改变等,此时单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无效。这时,就需要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联合肺动脉栓塞术(PAE)的双血管介入技术。

手术台上,面对仍在咯血的强伯,许德新沉着冷静,迅速穿刺股动静脉建立介入手术通道,置入导管,精准找到动脉瘤的位置,将弹簧圈编织成“花篮”进行封堵,随后实施BAE:通过导管将栓塞材料送入支气管动脉,阻断其血流……

这场“双管齐下”的止血术,没有外科手术的大刀阔斧,却在短时间内挽救了强伯的生命,并为他的后续治疗赢得了时间。

据了解,肺动脉栓塞术需要途经心脏才能进入肺部血管,而要在肺部找到出血责任血管,就像在大树的树杈上锁定一个小虫洞,这对介入科医生而言,无异于在生命的风暴眼中穿针引线,十分考验心理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开科以来,团队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医风赢得患者赞誉

异常血管连上肺

罕见病也能介入解决

据了解,目前该科室已完成50余例急危重症的大咯血救治,成功率100%。不仅如此,凭借丰富经验,微创介入科团队还解决了一例罕见病。

异常体动脉供血左下肺基底段咯血,是一种光听名字就觉得很复杂的罕见病。30岁的阿霞(化名)就患上了这种病。

起初,她被慢性咯血折磨多年,找不到病因。就诊肺科医院后,胸部CTA提示“异常体动脉供血左下肺基底段”。“很罕见,阿霞的胸主动脉一根血管悄悄连接了她的肺,并散成多个分支如树根一般深入左肺基底段,由于胸主动脉过量过高压力的供血,这才导致她肺内血压猛增,长期处于肺充血状态,进而引发慢性咯血。”许德新说。

过去,这种疾病需要外科手术解决,除了对异常体动脉进行结扎外,还要对肺段乃至肺叶进行切除。这无疑是大手术,创伤大,肺切除后还会损失肺功能。

经过微创介入科会诊,许德新带领团队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在异常血管中放置金属弹簧圈,扎扎实实将异常供血“拦截”。术后观察,阿霞再无咯血,终于告别了反复咯血的噩梦。

毁损肺大咯血、肺癌并发大咯血、尘肺大咯血……科室成立4个多月来,微创介入科遇到过各种大咯血,还包括外院栓塞后仍持续大咯血的复杂情况,他们都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十八般武器”,为患者筑起了生命的防线。

“因为是肺部专科医院,对于各类肺血管引起的大咯血,围术期的全程管理我们也更得心应手。”许德新介绍。

(微创介入科与上海团队一起手术

血管里“撒网”

清除“定时炸弹”

除了能够娴熟处理危急的大咯血病例,微创介入科还针对肺部肿瘤、上腔静脉综合征、肺血管畸形、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开展微创介入治疗。其中,急性肺栓塞的介入救治彰显了团队的技术实力。

不久前,一名57岁女子因胸闷、喘憋入院,检查发现她不仅存在高危肺结节,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且已经有栓子脱落,导致广泛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是急危重症,随时可能导致患者猝死。

“必须争分夺秒清除血栓,开通血管。当时,我们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急诊行介入手术,第一时间对肺动脉血栓进行吸栓、碎栓、溶栓,手术台上,大妈血氧‘立竿见影’上升,低氧血症迅速改善。”许德新介绍,为了预防再次栓塞,介入团队同时为大妈实施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就像在血管内撒网一样,拦截可能脱落的致命血栓,为患者架起生命保护屏障。

在这道生命屏障的护航下,该患者后续还顺利接受了该院外科肺结节切除手术,获得全面救治。

据介绍,除了复杂的介入手术之外,微创介入科还开展输液港植入术,为频繁输液及肿瘤化疗患者开辟了一条更便捷、安全、舒适的静脉治疗通路。

从危急抢救到常规治疗,微创介入科正用一根根细导管,为呼吸疾病患者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微创介入科的“神兵利器”:数字减影x线血管造影系统

背后有“硬核”后盾

柔引上海顶尖团队

4个月200余台手术,100%成功背后,凝聚着微创介入科整个团队的匠心。

据介绍,微创介入科负责人许德新是外科出身,他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联合健康系访问学者,从事肺科临床工作15年余,师从上海市肺科医院介入科江森教授,擅长咯血、肺血管畸形、肺栓塞、肺部肿瘤的介入治疗,以及胸腔镜微创手术及肺癌的综合治疗。基于外科医生先天的优势,他对血管解剖更熟悉,立体空间感更强,操作更有手感,能让导管、导丝“听话”地穿梭于复杂血管,迅速找到靶血管。

微创介入团队另一重要成员是汪敏明医师,有着丰富肿瘤内科经验的他,也曾在上海市肺科医院介入科接受系统化培训,工作细心负责,深得同事和患者好评。

(微创介入科与上海团队一起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新生”科室快速成长的背后,还有“硬核”的后盾。

开科前,微创介入科便以高起点谋划学科建设,柔性引进上海市肺科医院江森教授团队。“江森名医工作室”的挂牌,让本地患者免去奔波求医之苦,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呼吸介入诊疗服务,同时通过上海团队定期手术、远程指导、教学等,快速提升了科室整体技术水平。


如今,微创介入科获得越来越多患者好评,手术台数也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忙。他们不仅需要完成日常手术,还负责医院急危重症的抢救、不分日夜的会诊,许德新干脆在办公室备了张躺椅,有时忙到凌晨就干脆睡在办公室。

他说,今后将通过学术会议、手术直播等方式,与国内外顶尖介入治疗中心保持密切交流,拓展更多诊疗项目,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前沿的微创介入诊疗服务。(记者 陈丹 通讯员 唐嘉历/文 记者 石美祥/摄 视频由医院提供)

备注:文章转载自福州晚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