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基因与健康
漫话基因与健康(7) 大宅门里的奥秘(上)
1929年,在山东滕县,那里住有一户徐氏人家。户主徐老先生,拥有豪宅,家财万贯。可是,接连不断的“不吉利”事情的发生,使老先生难以招架。先是户主出现咳嗽、发热、咳血等症状,经济南某医院做胸部X线照片,诊断为肺结核。接着,在前后28年间,这户人家的30口人中,就有18人患了结核病,其中第一代3个人,第二代6个人,第三代9个人;患病年龄最大53岁,最小2岁4个月;18名患病者中,9人病故,连2岁多的小孙子也夭亡。沉重的灾难使老先生家道沦落!这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我在《中华结核病科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的梗概。没想到这个“故事”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不时便想起它:究竟是什么使祖孙三代30口人中有18人得了同样一种病?9人因这种病死亡,家道沦落!?一个个谜团伴随着我约半个世纪,不知怎样才能揭开这座大宅门里的奥秘!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科学进入了分子生物学时代,这些谜团也逐步被科学家所揭开。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从整个社会人群看,同样吸入带结核菌的飞沫,也同样受到感染,为什么只有约10%左右的人发生结核病,而大宅门里的人却高达60%呢?
原来,一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包括了诸如病原微生物的数量、毒力、宿主的防御功能,也包括了诸如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年龄、性别、遗传基因等因素。科学家们认为,影响宿主防御机制的遗传学因素中,某些基因具有重要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有报道,一种叫做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1)中的某些基因与结核病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科学家们研究发现,NRAMP1基因已被定位在人染色体2q35,而NRAMP1基因3′末翻译区(3′UTR)的多态现象与结核病的易感性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研究人员选取了被确诊的汉族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147例,另外选取经证实已感染了结核菌,但没有发生结核病者145人作对照研究。结果发现,NRAMPI基因3′UTR多态现象与结核病易感性相关,3′UTR位于NRAMP1基因第15外显子最后一个密码子下游的第55个核苷酸处,这里存在着2个等位基因:即TGTG存在或TGTG缺失。
在结核病患者中,TGTG缺失现象较对照组更为常见。汉族3′UTR TGTG缺失等位基因频率为0.15,明显高于白种人的0.01,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易患结核病。国外也报道了汉族人、朝鲜人3′UTR缺失型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15,冈比亚人为0.1,都明显高于白种人的0.01,或许这能部分解释为什么黄种人和黑人比白种人更易患结核病。当然,结核病的遗传学易感性也许是多基因的,除NRAMPI外,已见报道的还有VDR基因、MBL基因和HLA基因等。
所谓HLA基因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不久前,有研究者对祖孙三代或以上男女双方生活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6省的汉族肺结核患者110名,与相对应的汉族健康志愿者101名作对照。结果发现:肺结核病例组中的HLA-DR基因中的DR16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与此相反,肺结核病例组中的DR1、DR13.3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南方汉族部分人群肺结核的发病可能与HLA-DR16基因相关联。对HLA的研究,国际上也有许多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埃及、美国等都作了相关报道。于是,人类结核病的好发病之面纱渐被科学家揭开。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20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