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基因与健康

漫话基因与健康(16) 话说支气管哮喘(上)

发布时间:2015-02-2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171

支气管哮喘不知道困扰过多少人,如果家中有一个小宝贝患了支气管哮喘,也许全家都跟着忙乎起来!

  近 20 多年,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的患病率在全世界呈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自 1980 年以来,哮喘患病率增加了近一倍。美国哮喘的年患病率从 1980 年的 3.1% 上升到 1994 年的 5.4% 。 20 世纪 90 年代,一项涉及 56 个国家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疾病的国际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其患病率为 2%-20% 不等。与此同时,死亡率也在上升。美国哮喘的死亡率 1977 年为 8/100 万, 1989-1997 年则稳定在 20-21/100 万。

  我国 2000 年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 43 个城市 437 837 名 0-14 岁儿童中,共发现哮喘患者 8 510 例,平均累计患病率为 1.94% ,与 10 年前比较有明显增加。 调查表明, 70% 患儿首次喘息发作是在 3 岁以内;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是儿童哮喘发病和发作的主要诱因。对北京、广州和香港三地 13-14 岁儿童呼吸道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哮喘、变应性疾病患病率香港地区为 10.1% ;内地平均为 2.0% ,其中北京为 3.3% 。

  儿童哮喘患病率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全球特别是工业化国家及医学科学家的广泛关注。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呢?中华医学会相关组织认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T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通俗地说,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呼吸道(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时,肺部细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因此,患者就会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咳嗽、咳痰,有的还发出哮鸣音。患者发病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对于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多半在吸入过敏性抗原微粒,比如花粉、霉菌孢子、某些粉尘或室内沙发、地毯、被褥里的螨等,或进食了某些鱼类、虾、卵蛋白等都可能引起哮喘发作。但一般仅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比较明显。免疫学的研究表明,一些人吸入的过敏性抗原能与附着在支气管壁细胞上的某种抗体-反应素起反应 ,释放出数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组胺、慢反应素等)。由于慢反应素有很强的生物学特性,能使支气管 黏膜充血、水肿,平滑肌痉挛与腺体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发病。

  这些仅是引发哮喘的外在因素,哮喘的发病与人体的某些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5.9.26 )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