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基因与健康
漫话基因与健康(23)基因变异倍受关注(中)
病毒是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约有 200 多种。如:正粘病毒科的流感病毒属的甲、乙、丙型流感病毒;副粘病毒科的副粘病毒属的副流感病毒 1-4 型,麻疹病毒属,肺炎病毒属;引起 SARS 的冠状病毒等等。那么导致禽流感的“元凶”是什么呢?
科学家们证实,禽流感病毒是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 80 ~ 120nm ,有囊膜。其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 RNA 。
所谓“ H ”和“ N ”是依据病毒外膜血凝素( H )和神经氨酸酶( N )蛋白抗原性的不同而分型的。 上一篇我们说过 1878 年的“意大利流感”和 1918 年“西班牙流感”。科学家们认为那是 H1N1 流感病毒在作祟。 今年 10 月,美国武装部队病理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成功地使这种 H1N1 流感病毒“复活”,并对其遗传基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从这一成果出发,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科学家对“西班牙流感”病毒、 1957 年引发全球流感疫情的 H2N2 病毒以及 1968 年引发全球疫情的 H3N2 病毒进行了对比,并由此预测了 H5N1 禽流感病毒的演变趋势。据报道, 目前 禽 流感病毒可分为 16 个 H 亚型( H1 ~ H16 )和 9 个 N 亚型( N1 ~ 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到目前为止,已证实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 H5N1 、 H9N2 、 H7N7 、 H7N2 、 H7N3 等,其中尤以感染 H5N1 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
科学家们为什么这么关注流感病毒的基因变异呢?因为这跟它的传染性有关。某种基因型的流感病毒只在禽类中传播流行,而变异后则可能在禽、禽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人与人之间的感染流行。
那还是在 2004 年 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 302 医院的传染病专家周先志、刘士敬等教授谈到了关于禽流感病毒基因的变异问题。专家们认为,当时发现的禽流感病毒 H5N1 ,它是 H5 病毒的一个变种。这种病毒将来自 H5 的病毒与来自另一种禽流感 N1 的基因合二为一。这种会快速突变的 H5N1 病毒特别令人担忧,因为禽流感在鸟类间的快速散布会提高直接传给人类的机会。假如有更多人被传染,就可能产生具有足够人类基因的新次类型病毒,形成新配株,从而导致最具威胁的人对人传染。
之后,于 2005 年 11 月,越南胡志明市热带病研究院分子生物学专 家高保云 博士指出,在 2003 年 3 月至 2005 年初这段时间里,禽流感病毒仍然属于 H5N1 型病毒。然而, 2005 年 3 月之后取自人体、家禽及水禽的 H5N1 型禽流感病毒已发生严重变异,特别是 HA 、 HN 型基因外表抗原以及其他 PB2 、 HS 等抗原。 PB2 基因出现变异有可能使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有效复制和更具毒性。这就提示 H5N1 禽流感病毒有可能增加其在人际间传播危害。
对于 H5N1 基因变异问题,美国的一些著名研究机构,却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6 年 1 月 2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