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基因与健康
漫话基因与健康(24)基因变异倍受关注(下)
近期,与禽流感基因出现变异的说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论点出现在美国著名研究机构的论坛上。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微生物专家和流感病毒专家基尔伯恩说,本轮禽流感疫情从 2003 年大规模爆发,之后的 3 年时间里病毒都没有发生变异,乃至易于在人际间传播,这表明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并不是一个很快的过程,近期内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但他担心人们会因而产生思想麻痹,从而在大规模疫情爆发流行时措手不及而错失控制疫情的良机。美国威斯康星 - 麦迪逊大学传染病研究中心主 任梅基 教授也这么认为,他说,到目前为止 H5N1 型禽流感病毒还没有获得容易在人际传播的基因变化,这意味着这种病毒也许并不是很容易发生基因变异。
但另一部分科学家并不这么乐观,他们认为, H5N1 型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可能性很大。美国病毒专家陶本贝格说,禽流感病毒发生变异有两种途径:一是自身发生基因变异从而传染给人类;二是接受某种人类流感病毒的基因,使之能在人际间进行传播。
2005 年 11 月 23 日 越南中央卫生与流行病研究院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 H5N1 禽流感病毒基因已出现了轻微的变异,虽然其毒性有所下降,但变得更易于向人类传播。研究指出,与 2004 年初发生在越南的 H5N1 型禽流感相比,最近暴发的禽流感病毒决定毒性的基因已从 99.1% 下降到 98.2% 。毒性的下降将使病毒更易向人类传播,患者表现出的症状相应减轻,病死率也随之下降,越南北部的人禽流感患者的病死率为 38.1% ,远低于南部的 83.3% 。
不过,我国卫生部 11 月 28 日表示,从我国近期发生的人禽流感患者标本中分离的 H5N1 病毒疫点禽类标本中分离的病毒具有高度同源性,但与越南病例感染的 H5N1 禽流感病毒相比,病毒的基因序列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但是从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 130 例(截止 11 月 20 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发生情况来看,还没有发现人感染人的证据。
那么,发生在禽类的流感怎么会“跑”到人身上呢?这 主要由于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家禽或野禽在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目前还没有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禽流感的传播途径,主要还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株也可被感染。
为防止禽流感的发生,我们应注意做好几件事:
(一)尽可能减少人,特别是少年儿童与禽、鸟类的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类的接触;(二)因职业关系必须接触者,工作期间应戴好口罩、穿好工作服;(三)一旦发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接受指导做好防护工作;( 四)与家禽或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应接受相应的防治措施; ( 五)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六)积极锻炼身体,随时增减衣着被褥,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6 年2 月13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