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4 ) 抗结核化疗 “ 复治 ” 方案

发布时间:2015-02-16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96

 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国际防痨与肺病联合会( IUATLD )认为( 2000 ):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 NTP )应为复治患者设计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治愈机会。已往的研究已经充分证明,再用复治患者既往用过的药物会增加耐药的可能。作为复治方案,其原则是全疗程都必须选用两种以上对细菌敏感的药物。而只有 5 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地区,复治患者只好在这些药物中作选择。

  由于初治时应用主要药物已包含异烟肼( INH ),初治失败者很可能已对 INH 耐药。如果遵循选用两种以上对细菌敏感药物的原则,那么只有利福平( RFP )、乙胺丁醇( EMB )对复治有效,这时仍不能与 INH 联用,因为这种用法相当于加用单药治疗,被加药物有发生耐药的危险(如 RFP 、 EMB )。

  我国目前推行的复治涂阳方案为:⑴ 2HRZES/6HRE 或⑵ 2HRZES/6H 3 R 3 E 3 、⑶ 2H 3 R 3 Z 3 E 3 S 3 / 6H 3 R 3 E 3 。其中方案⑶为我国“世行贷款 / 英国赠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方案。

  目前, WHO/IUATLD 推荐的 8 个月复治方案为:   2HRZES/1HRZE/5HRE 。国外有专家认为( 2001 ),该方案对原发单一耐 INH 或 RFP (未治疗过)的患者有较高的治愈率,但对于已用过复治方案治疗后的(慢排或 MDR - TB )患者,其疗效并不比化疗问世前的疗效好。

  对用过标准短程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多为原发耐 INH 、 RFP 的患者, WHO/IUATLD 认为( 2002 ),即使采用以上方案,也很难治愈这部分患者,而且容易形成 EMB 耐药。复治方案的继续期联用吡嗪酰胺( PZA )、 EMB 能否克服这一问题,还不清楚。因为 PZA 、 EMB 作用相对较弱,有同时形成耐药的危险,这种现象称之为“放大效应”( amplifier effect )。有专家报告( 1998 、 1999 )在秘鲁城市已发生这种结核病的爆发流行。

  由于对 SM 早期杀菌活性的争议,加之以上的种种看法,包括“放大效应”的作用,所以对经 6 个月标准短化失败的病例,再加上单一的链霉素( SM )的 8 个月复治方案,即: 2H 3 R 3 Z 3 E 3 S 3 /6H 3 R 3 E 3 方案是否有效值得研究。对此,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推荐方案为 2HRZES/1HRZE/5HRE 或 2SHRZE/1HRZE/5H 3 R 3 E 3 ; 2S 3 H 3 R 3 Z 3 E 3 /1H 3 R 3 Z 3 E 3 /5H 3 R 3 E 。这些方案与 WHO/IUATLD 推荐的方案相吻合。当然,对于项目规定的治疗病例,我们还是按“项目”规定方案治疗,对非“项目”规定病例,不妨可按以上方案治疗。

     (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4 , 4 : 12 )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