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8 ) 怎样进行预防性化疗
通常把需要预防治疗者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核高发病的 PPD 阳性反应者;二是结核低发病的 PPD 阳性反应者。
所谓结核高发病的 PPD 阳性反应者,如 HIV 感染者、与排菌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胸部 X 线片显示有陈旧性结核病灶者;静脉吸毒者;矽肺、糖尿病、肾病、或长期服用皮质激素者;何杰金氏病及恶性淋巴瘤、胃切除术后等的 PPD 阳性反应者等。在这部分人中,有些人由于免疫力的低下,也可能 PPD 皮试呈假阴性反应,对此也不可忽视。
对于高发病人群, 利福平( RFP )是高效杀菌药且具有高度灭菌性能,对迅速生长和缓慢生长的菌群都有作用。它比 异烟肼( INH )有更强的灭菌活性,且耐药性比 INH 发生得慢,结核菌对 RFP 的原发耐药也低。
国外有学者做了 RFP 单用或是与其它药物联用时的灭菌性能的动物研究。结果发现小鼠单用 RFP3 个月( 3R )与单用 INH6 个月( 6H )相比,治疗完成时小鼠脾脏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20% 与 100% ,表明小鼠用 3R 比 6H 更为有效。美国 1984-1992 年一项研究表明,在 204 例的预防治疗者中,经 23.5-31.2 个月随访,各组结核病发生率分别为: RFP 组(平均疗程 6.4 个月) 0/49 、 RFP+INH 组 0/37 、 INH3/38 ( 7.8% )、对照组 6/71 ( 8.6% )。认为 RFP 的预防治疗在替代 INH 用于耐药结核病的预防中是有效的。
英国 Blackburn 移民中 , 在 1978-1981 年间儿童结核病发病率很高。在当地新发现的结核病人中儿童占 21% 。遂于 1982-1986 年在 PPD 强阳性反应的高危儿童中采用 RFP+INH 治疗,疗程 6-9 个月,儿童结核病人比例降至 13.7% 。在预防治疗的 339 例高危儿童中,只有 2 人( 0.6% )发病。
国际防痨与肺病联合会( IUATLD )认为( 2002 ):对高发病人群, RFP 的预防效果优于 INH ; RFP 与 INH 的联合应用优于 RFP 或 INH 的单用; RFP 与吡嗪酰胺( PZA )联用优于 RFP+INH ,但容易产生肝脏的毒性反应; RFP 与 EMB 联用也是可选择的方案,但 EBM 对儿童不宜;对耐药病人的直接接触者,则选用 RFP+INH+PZA 联合治疗方案。
用药剂量一般为: RFP 成人剂量为 450-600 mg/ 日,儿童 10-20 mg/kg/ 日; INH 成人剂量为 300 mg/ 日,儿童 10-15 mg/kg/ 日; EMB 成人剂量为 750-1000 mg/ 日; PZA 成人剂量为 1500 mg/ 日,儿童 30-40 mg/ kg/ 日。对耐药病人的直接接触者,也可选用利福喷丁( RPT 成人剂量为 600 mg/ 周 2 次) + 力克肺疾( PASI ,成人剂量为 300 mg/ 日 2 次) +PZA 联合治疗方案。
对于低发病人群, 专家们认为, INH 能迅速杀死在人体细胞外代谢生长旺盛的菌群,而对代谢低下、生长繁殖缓慢的菌群作用差。 INH 作为 预防化疗时,必须使用 6-12 个月才能生效。
对于预防性治疗,也和抗结核治疗一样,应该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应规则用药;对相关药物有禁忌症病人不宜使用;用药前应做必要的检查,治疗过程出现不良反应者应及时处理,以免造成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4 , 6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