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11 ) 肺结核为什么“老治不好”
药物相互作用的因素 |
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可能会有一些药物会降低或增强抗结核药的作用,即所谓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有些医生出于“好心”,在用异烟肼( INH )治疗的同时,又加上维生素 B 6 ,说是“为了防止 INH 引起周围神经炎”。其实,这样做会降低 INH 的作用。早在 1952 年就有人研究发现,维生素 B 6 中含有一种叫吡哆醛的物质,能降低 INH 的杀菌效力,把 INH 与维生素 B 6 同时加入培养基,结核菌照常生长。因此,在通常剂量下, INH 不必并用维生素 B 6 ,只有使用大剂量 INH 及发生末梢神经炎的患者,才需要并用维生素 B 6 ,且一般请况每日剂量 6-10mg 即可。 INH 与含镁、铁、铝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时服用,会产生螯合效应,生成异烟肼镁、异烟肼铁、异烟肼铝等螯合物。所以在口服 INH 时,不可同时服用硫酸亚铁、三硅酸镁和氢氧化铝等药物,以免降低 INH 的作用。泼尼松、酮康唑等药物用后大部分在肝脏被代谢成乙醛,在试管内乙醛与 INH 形成乙醛化合物,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同时还会使这两种药物的毒性增加。由于 INH 与糖皮质激素并用可降低 INH 的药效,故并用时需要酌情调整 INH 药量。有报道说乳糖可影响 INH 的吸收,从而影响其疗效。 INH 是水通道的易溶性药物,可迅速从小肠吸收。因此,任何延长胃排空的药物,都会使 INH 的血药浓度降低。 据报道,一些药物能增强 INH 的作用,如对氨基水杨酸( PAS )、胰岛素、卡马西平、茶碱等;而有些药物的作用则被 INH 所增强,如 INH 能增强扑热息痛的肝毒性,增强抗凝剂,如华法令;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大仑丁)、卡马西平、乙琥胺和丙戊酸;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等。此外,有一些鱼类如鲭鱼、金枪鱼和鲑鱼等,它们含有高组胺酸,在不适宜的冷藏条件下,经细菌作用,可将组胺酸转化成组胺。服用 INH 时吃这些鱼可能引起中毒的典型过敏征象,严重时可出现腹绞痛和眩晕,甚至可发展为支气管痉挛和低血压。还有报道指出,应用 INH 治疗时,同时服用某些富含单胺的乳酪或葡萄酒也可引起过敏反应。 由此可见,某些药品或食品,不管是降低 INH 的疗效,还是增强其不良作用,从而迫使中断治疗,同样也是影响了治疗效果。 利福平( RFP )是另一主要的抗结核药物,使用不当也影响它的疗效。同样是抗结核药的对氨基水杨酸钠( PAS ),但不宜与 RFP 联用。因为, PAS 钠内含有皂粘土赋形剂,可显著减慢和降低 RFP 的吸收,使血药浓度下降,导致结核菌对 RFP 产生耐药性,从而降低疗效。此外,巴比妥类药也可降低 RFP 的吸收和血浓度,同时并用时宜相隔 8 小时。 INH 与 RFP 都需要在空腹时服用。因为,这两种药物与食物同时服用或服药后即进食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有人做过实验,空腹服用 RFP ,一小时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但口服 RFP 同时进食者,一小时后药物吸收甚少。所以,一般都主张饭前一小时(至少 30 分钟)或饭后二小时服药,让药物能很好的吸收。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4 , 8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