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防治( 12 ) 肺结核为什么“老治不好”
不规则用药的结果 |
一名 30 岁的男性肺结核患者,因不知不觉的“失手”,从而造成了终生遗憾! 翁,闽侯县人。 7 年前, 23 岁的他也很有报负,想干一番事业。他是学裁缝的,心想:凭自己年轻、勤劳,制作雅俗服饰,定能给自己“缝”出个小康家庭。于是靠夜以继日的劳作,不久,便少有积累,也成了三口之家,欢声笑语不断,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然而,正当他喜笑颜开的时候, 1990 年 6 月的一天,翁突然咯血,急匆匆住进了医院。医生告诉他患的是肺结核,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于是打针、吃药, 2 个月过去了,症状消失后便自动出院了。由于对结核病认识不足,也不知道要吃那么久的药,以为不再咯血了病也就好了,所以不再坚持治疗了。翁又拿起了剪刀,干起老本行,咳咳剪剪地过了近 2 年时间。 1992 年 2 月,翁又咳血了,再次住进了医院。这次医生诊断他患了“复治肺结核”,痰检查抗酸杆菌仍然阳性。于是又吃药、又打针,熬过了 55 天,脸上气色渐渐好看了些,又出院了。出院后继续服了 2 个月的药,不等疗程结束,又中断了治疗。病情又在一天天神不知鬼不觉地恶化。 1994 年 5 月,翁实在坚持不住了,三度住进了医院。这次医生告诉他左肺已经毁损,右肺也有病灶,痰中依然查到大量结核菌,属“难治性肺结核”,同时并有肺原性心脏病。翁无力地躺下了!又是一番治疗,每天都要大把、大把地吃药,每天都要大把、大把地花钱。几天后他只好拖着病体又出院了 俗话说:“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多次的断断续续的治疗,以致病入膏肓,终年反复咳血不停。 1995 年 6 月,他四度住进了医院。这次成了“耐多药肺结核”,左肺还有个 4.5 × 2.5 公分大小的空洞,并有支气管结核,痰中检出的抗酸杆菌,对多种抗结核药都产生了耐药性。四次住院,四次同是结核病,所不同的是病情一次比一次重,用药一次比一次多,耗费一次比一次大,心情一次比一次沉重。翁支撑不住了,无力再付医药费了,一个月后他无可奈何地回家了! 1997 年的一个上午,翁找到了我的门诊,除诉说以上病情外,还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后悔啊,后悔当初没有坚持规则治疗 , 而今为时已晚! 结核病进入有效化疗时代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初治传染性肺结核几乎可以 95% 乃至于 100% 治愈。然而,为什么有的人却沦为“不治之症”呢?综合国内外报道,患者方面的主要原因为:( 1 )认识不足,不知道要用多长时间的药;( 2 )短期治疗后症状改善,以为病好了,不再坚持治疗,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3 )对治疗没信心;( 4 )因经济问题而不能坚持治疗;( 5 )听取不良劝告而擅自改变治疗方案;( 6 )粗心,常忘记用药;( 7 )老年人认为治疗对自己没什么意义,从而拒绝治疗。 在这里,我们衷心规劝肺结核患者,应该遵从医生嘱咐,接受全程规则治疗,“世上没有后悔药”,莫等难治再懊恼。 印度一位哲学家说的好:当我们用食指指责别人时,应该看到有三个指头正指向自己。对此,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当我们指责病人不依从治疗时,是否也应当认识到有三个指头正指向我们医务人员自己? (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4 , 9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