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肺科】体温突破40℃!福建女子查出两种“绝症”!这群医护抢救17天改写“生死簿”

发布时间:2025-11-26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5

“是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拽回来的!”

南平49岁的江女士

走出福州肺科医院时,

紧紧握住医生的手泪流满面。

此前她身患两种“绝症”——

罕见的毛细胞白血病

合并超级细菌全身感染。

在福州肺科医院,

她经历了17天惊心动魄的抢救。

 致命误诊:从淋巴瘤到“双重绝症”

两个月前,江女士突发持续高热,体温反复突破40℃。当地医院误诊为淋巴瘤,治疗毫无起色。转诊上海某三甲医院后,确诊为毛细胞白血病(一种侵袭性血液肿瘤),随即展开化疗。

但更凶险的危机悄然降临——她的血液中检测出播散性脓肿分枝杆菌,这种“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被称为“不死菌”。

尽管上海专家多次调整方案,包括使用克拉屈滨化疗,还用上美罗培南、替加环素等多种“王牌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江女士仍高烧不退,甚至两次抽血检测的结果都显示:依旧感染“脓肿分枝杆菌”。

即便是后面又接受了强力抗感染治疗,江女士的病情仍然在恶化,治疗陷僵局,一度被判希望渺茫。

“所有药都试过了,快没希望了。”家属近乎绝望时,福州肺科医院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破局之战:多学科“拆弹部队”集结

11月4日,江女士转入福州肺科医院,副院长陈晓红立即启动最高级别救治响应:

结核科林剑东主任医师组建多学科诊疗攻坚团队;翁丽珍主任医师制定核心治疗方案;廖小琴主治医师与方林住院医师组成一线“尖刀班”,负责患者的临床管理、方案执行与精细调整,24小时轮班守护。

“患者来的时候,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极差,感染和基础病在互相作用,形成恶性循环。”翁丽珍坦言,团队面临三重难关:

细菌“狡猾”:脓肿分枝杆菌躲在免疫细胞深处,常规药物难以渗透;

骨髓脆弱:化疗后的江女士免疫力几乎归零;

药物相克:抗白血病药与抗生素互相干扰。

 

精准狙击:17天改写“生死簿”

“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多学科诊疗团队决定双管齐下:

“菌群精准打击”:锁定细菌致命弱点,精准靶向用药治疗,并在强效杀菌与减少副作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敏感药物精准配伍,既剿灭细菌又保护脏器;

“免疫修复计划”:同步调整化疗剂量,辅以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让患者自身“防御军”重获战斗力。

经过17天治疗、照护,江女士的体温恢复正常,感染指标也显著下降。“本以为生命走到尽头,没想到在福州重获新生。”出院时,她特意定制锦旗赠予医护团队。

此外,医生提醒:长期发热+淋巴结肿大,警惕血液肿瘤合并感染;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务必做病原基因检测。

 

备注:内容来源于福建卫生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