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睡一觉”查清肺部病变?带您了解“超级棒冰”——支气管镜下冷冻肺活检

发布时间:2025-08-19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46

【导语】

67 岁的柳大伯一年前查出间质性肺炎,病因不明,慕名来院求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宏英主任建议做肺部活检明确诊断,这让柳大伯很害怕,担心要开刀,自己年纪大了受不了。

很多人都有类似担忧。下面,我们通过张宏英主任与郑蓉珊医生的对话,带您了解微创技术——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看看它如何“冻一下”解决大问题。

 

一、什么是“冷冻肺活检”?听起来有点“吓人”!

小郑医生:张主任,很多像柳大伯这样的患者一听到“冷冻活检”就联想到冰冷的手术刀,心里特别害怕。您能解释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张主任: 这个名字确实容易让人误会。其实它一点也不可怕,反而很“温柔”。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我们的医生有了一根神奇的“超级棒冰”(冷冻探头)。

我们的肺就像一棵倒着长的大树,气管是树干,支气管是树枝,组织就是“小树叶”。当肺部深处的“小树叶”出了问题,就需要取一点出来看看是什么原因。我们找到出了问题的“小树叶”的位置,将“超级棒冰”伸过去轻轻一点,通过瞬间降温把那一小块组织“粘”住,然后完整地取出来,整个过程患者是在舒适的镇静麻醉下进行的,像睡了一觉,完全感觉不到痛苦。

 

(配图:冷冻前冷冻探头——左图、冷冻后冷冻探头——右图)

小郑医生:哦,我明白了!这个“超级棒冰”真的很形象呢。那过程会不会很痛苦?需要开刀吗?

张主任:我们用的是一个非常柔软、纤细的管子,叫做“支气管镜”,它可以顺着我们正常的呼吸道(从口腔或鼻腔进入),一路深入到肺部的“小树枝”里,等到达目标位置后,我们再把那个更细的“冷冻探头”从镜子里的一个通道送进去。整个过程,患者会接受镇静和麻醉,基本上是睡一觉就做完了,所以不会感到痛苦。

 

二、为什么要用“冷冻”的?比普通活检好在哪?

小郑医生: 原来是这样!那为什么要用“冷冻”这种方式呢?它和以前的活检方法比,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吗?

张主任: 问到点子上了!“冷冻”是这项技术的精髓,主要有三大优势:

1.取样“给力”:传统的活检像是用一把微型的小钳子,夹出来的组织小而碎。而冷冻活检是把组织整块“冻住”并“粘”出来,获得的组织块更大、更完整。这就好比给病理科医生送去了一份“高清”的检查材料,他们能看得更清楚,诊断自然就更准确。

2.过程“安全”:因为是整块冻住后取出,对组织的撕扯和对血管的挤压都小得多,只要避开血管的部位,出血的风险不会明显增加。

3.诊断“全面”: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肺部疾病,比如“间质性肺病”,需要看到完整的肺泡结构才能诊断。冷冻活检恰恰能满足这个要求,避免了很多患者为了确诊而去做外科手术。

 

三、我适合做这个检查吗?有什么风险?

小郑医生: 听起来确实很先进。那任何肺部有问题的人都适合做这个检查吗?有没有什么风险呢?

张主任: 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医生会为每一位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比如病灶的大小、位置,尤其是诊断弥漫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这项技术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患者的心肺功能太差,或者有严重的出血倾向,我们就会慎重考虑。

至于风险,任何医疗操作都无法保证100%没有风险,冷冻肺活检也不例外。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气胸(肺被戳了个小孔漏气)和出血,但你也要告诉患者不要过度担心。有经验的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部位操作,并且术前会做好充分准备,并且整个操作过程都在医生的严密监护下进行,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我们有非常成熟的办法来应对这些情况。比如,万一出血,我们可以立即用一个叫“球囊”的东西堵住出血点,绝大多数问题在支气管镜下就能马上解决。

张主任团队正在为患者行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术

胸部CT见左肺下叶肺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改变

冷冻肺活检标本术后病理

四、检查前后,我需要注意什么?

小郑医生: 明白了,就是术前有评估,术中有监控,术后有预案,安全性是有保障的!那检查前和检查后,患者需要做哪些配合呢?

张主任:很简单,主要记住几点:

检查前:按照医嘱进行禁食禁水,放松心情,把一切交给我们。

检查后:在医院休息观察,当天可能会有轻微的喉咙不适或咳少量血丝痰,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还会复查胸片,看看有没有气胸。短期内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尤其要注意剧烈运动和重体力活,如果出现明显的胸痛、呼吸困难或咯血增多,请立即联系我们。

小郑医生: 好的张主任,您这么一说我就全明白了!总结一下就是:冷冻肺活检是一个不需要开刀、不痛苦、通过气管镜进行的微创检查。它能获取高质量的肺组织标本,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尤其适合一些复杂的肺部疾病,为肺部疾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虽然有一定风险,但在专业团队的操作和监护下,是非常安全的。

 

【结语】

通过张主任和小郑医生的对话,您是不是对“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了呢。面对疾病,正确的认识是战胜恐惧的第一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相关问题,请务必咨询专业的呼吸科医生。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