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肺科】与毫米较真!福州这位放疗科“武器专家”,丫霸!

发布时间:2025-08-01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18

在放疗的战场上,医生是运筹帷幄的指挥官,而确保每一束“治疗射线”精准命中肿瘤目标,避开健康组织的,则是掌握高科技“武器”的物理师和放射治疗师。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放疗科刘利彬副主任技师,便是这样一位在幕后的“武器专家”。他既懂放射物理技术,又懂医学和人心,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精准性和规范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801172804.jpg

刘利彬(中)与同事们在工作中


01

放疗科里的“武器专家”


去年10月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放疗科正式开科

由引进人才刘利彬

担任科室的物理技术组主任


凭借近20年的放疗临床经验,刘利彬为科室迅速建立起一套规范的流程,实现每位患者治疗剂量的100%验证、SBRT(立体定向体部放射治疗)及特殊技术患者(呼吸门控、特殊体位)的每日图像引导位置验证。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801172650.jpg


“可以说,我们的一天

是与毫米较真的一天”

作为物理技术组主任

刘利彬的工作

贯穿患者放疗的各个环节

严谨、精细是他的真实写照

图片

在医生确诊、多学科会诊确定患者需要放疗后,他就“出动”了: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如肿瘤位置、呼吸特点)进行精确定位模拟,与患者详细沟通,选择合适的体位固定方式和呼吸运动管理方案。


在医生勾画靶区后,他开始设计放疗计划,在“消灭肿瘤”与“保护健康组织”间反复计算、优化,寻找最佳剂量平衡点。治疗计划最终确定后,他还要对方案进行剂量验证,确保实际照射剂量与计划完全一致。


进入放疗实施环节,他带领团队认真细致对比图像核对位置,确保每一位患者的摆位与计划位置高度一致,确保校正到位后方可进行照射。


治疗之外

刘利彬还要严把质量控制

图片

每日开机前的日检、每周的周检、每月的专项检查及每年的全面检测,每项检测都需详细记录并归档,便于持续追踪设备运行状况和参数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并快速处理。

图片


“就像狙击手校对准星一样

我们必须反复核对各种数据”

这位“武器专家”说

只有坚持科学、严谨的质量控制

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精准的

放射治疗保障



02

在呼吸起伏间精准“狙击”


对于肺部肿瘤的放疗

尤为棘手的是

在一呼一吸中,肺部会随之运动

那么

如何确保射线精准照射

并且不误伤“近邻”呢?


刘利彬和科室成员一起,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肺部肿瘤放疗呼吸运动管理策略:开展了4DCT模拟定位、4DCBCT图像引导、主动呼吸门控、腹部加压等个体化呼吸管理方式,对于每位肺部患者进行个体化评估,选择合适的方案。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801172906.jpg


四川来榕务工强伯(化名)60多岁,不幸查出肺癌晚期,需要接受放疗。


考虑强伯呼吸起伏大,又希望治疗疗程短,刘利彬为其制定了SBRT。这是一种高精度的放疗技术,治疗次数少,但也意味着单次剂量大,对精准度要求非常高。为此,刘利彬选择搭配呼吸门控技术。


呼吸门控技术的运用需要患者能憋气30秒左右。


在定位模拟时,刘利彬不厌其烦指导强伯进行呼吸训练,强伯配合也达标。可到了治疗当天,由于身体不适,强伯憋个十几秒都困难。


眼看呼吸门控技术计划受阻,刘利彬并不慌,凭借建科之初就制定的完善呼吸管理策略,他临时调整方案,迅速为强伯调整为“腹压+4DCT定位”方案,照样帮助强伯顺利完成了SBRT治疗。


他的灵活与专业,让患者深感信赖,出院时,强伯特地送来锦旗。

03

暖心感动患者 被赞“三正”


对刘利彬而言

“精准”不仅是技术指标

更是对患者需求的细心体察


前些日子,有一位60多岁的驼背老人来放疗。老人背部扭曲,无法仰卧,放疗定位和治疗的成了难题。


为了让治疗更加精准,也让老人更舒适的接受治疗,刘利彬在定位模拟前就费尽心思。他在标准模具上巧妙改造,反复调整真空袋,最终为老人定制出专属模具。


躺上治疗床的那一刻,老人感叹:“比我在家里躺着还舒服!”更关键的是,这位患者因为在特殊体位下能保持体位不动,为精准治疗打下基础。


刘利彬的这份细心

让冰冷的治疗有了温度

而这份温度

还体现在不经意的关怀里


微信图片_20250801172657.jpg


一次下班时间,刘利彬发现一名做完放疗的福清老人坐在治疗室外,看着有些不太舒服。不放心的他赶忙上前查看,判断老人可能低血糖犯了,于是立刻和同事四处寻找食物。怕老人着凉,他又拿来被子帮忙保暖。


后来老人来治疗见到他,就竖起大拇指,“你这人三观正,品德正,医术正”。


这“三正”评价,让刘利彬内心激荡,这正是他学医的初心追求。


“我本是学影像的

也是慢慢爱上了放疗”

在刘利彬看来

放疗可以成为绝望中的希望之光


前阵子,一名晚期肺癌伴顽固性咯血的患者来求诊。每日咯血二三十口的他,经过介入科、内科等多方治疗仍无效,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放疗科。


刘利彬与放疗科乐雨银主任协作,为其实施了姑息性放疗。


奇迹发生了:仅仅7次治疗后,患者的咯血竟完全止住;15次治疗后,肿瘤也明显退缩。

04

学无止境 重视科研


近年来

放疗设备向大型化、

智慧化、高端化发展

这也给医学物理师提出更高要求

据介绍

一名优秀的医学物理师往往具备

放射物理学、医学、电子工程、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专业背景

深谙于此的刘利彬从未停止学习

2014年

他从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研究生毕业后

又于今年考上福州大学的博士

在计算机科学专业深造


“现在的设备技术迭代太快,唯有不断学习,才能让‘武器’发挥最大效能,帮助更多患者。”刘利彬说。

图片


刘利彬还特别重视科研创新

开科不到一年

科室已经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还积极组织申报省级课题

最近他指导团队

在福建省肿瘤学大会上发表的论文

被评为优秀论文奖


“未来,我希望在科室物理技术、精细化管理、科研创新上持续精进。”刘利彬说,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更精准、更安全的放疗技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图片
微信图片_20250801173024.jpg

专家名片

刘利彬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放疗科物理技术组主任

肿瘤学硕士 副主任技师


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硕士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放射物理与治疗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核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中国毒理学会特种医学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

刘利彬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多篇,参与省厅级课题6项。

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治疗物理技术的应用,包括IMRT、IGRT、VMAT、SBRT等放疗尖端技术,尤其擅长肺部肿瘤放疗呼吸运动的管理。

备注:文章转载福州晚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