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肺科】“5·12”国际护士节 | 听听数字里的动人护“事”

发布时间:2025-05-12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14

今天是“5·12”国际护士节。在医疗体系的齿轮里,护士是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他们日复一日地奔走,夜复一夜地坚守,将平凡的工作凝结成一个个有温度的数字:一天2万的查房步数,一年120个夜班次数,一个个早产患儿日益增长的体重数……

国际护士节前夕,本报记者走进福州市属医院,通过6位护士的故事,解读他们心中最特别数字背后承载的生命重量。


快时代的“耐心天使”

呼吸科郑秀莲的特别数字:5步与1小时。


在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称呼吸科),“80后”护士郑秀莲的名字总是和“耐心”画上等号。

她是呼吸专科护士,除承担病房日常工作外,每周还需在呼吸专科护理门诊“坐诊”一次,在这里,她耐心为患者提供慢性呼吸疾病管理、家庭氧疗、家用呼吸机护理、雾化吸入、吸入剂使用、肺康复锻炼等专业护理指导。

呼吸护理门诊接诊人群以老年人居多,和患者沟通起来,郑秀莲总是很有耐心。

一次,外地患者陈阿婆(化名)来就诊,患有慢阻肺的她需要长期使用吸入剂。可听到使用步骤,还没开始学,普通话不好的老太太就开始打退堂鼓,“我肯定学不会,还是别学了”。郑秀莲笑着回应:“还没开始学呢,怎么就给自己下结论?您肯定没问题的,而且吸入剂的使用其实很简单,只是听着有点绕。”经过鼓励,陈阿婆终于愿意尝试学习。

开始教了,郑秀莲却发现远比她想象中难。看似简单的"装药-呼气-吸入-屏气-漱口"五步法,普通患者顶多10分钟就学会了,而对陈阿婆来说却像攀登高山。学了下一个步骤,就忘了上一个,挫败感让陈阿婆萌生了放弃的念头。郑秀莲连忙使用激将法说,“这药很贵的,没好好学,用了效果不好,就浪费钱了。”她抓住老年人节俭的习惯,一下子点燃了老人的学习热情。

就这样,郑秀莲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教,一遍又一遍示范。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家属都感觉不好意思了。但郑秀莲说没关系,如果学不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自己有时间。

“您再试试看,吸的时候,用口唇将吸嘴包裹严实,千万不要漏气,头稍稍抬高,用力深深地平稳地吸入药物……对,就是这样,这次比刚刚进步好多了。”为了不让老人放弃,郑秀莲不时地肯定她。

就这样整整用了1个小时,老人终于学会了使用吸入剂。

“后来老太太来复诊,还特意和我打招呼,说‘我记得你,你就是上次教我那个护士,我现在自己用得很好了’。”老人的话,让郑秀莲很有成就感。

在呼吸科,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在日复一日的临床工作中淬炼出的本领。郑秀莲说,呼吸科大多是老年患者,听力不好,理解迟缓,记性差,需要护士不断重复,不断叮嘱。“反复琐碎,就是我的工作,很平凡。”郑秀莲说。

正是这种耐心,让冰冷的医疗器械有了温度,让复杂的治疗过程变得可亲。

备注:内容来源于福州晚报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