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专科品牌】从“小感冒”到“大白肺”——ECMO下的生命接力
2025年2月,家住宁德屏南的老苏受凉后咳嗽、发热,且症状迅速加重。当地医院检查提示“双肺炎症”,经气管插管及常规抗感染治疗后病情持续恶化,氧合指数急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
为寻求一线生机,家属决定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CT显示双肺已呈“大白肺”,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氧供,呼吸衰竭濒临极限。
生死时速:ECMO搭建体外生命通道
RICU吕骁主任团队评估后认为,唯有立即启用VV-ECMO(体外膜肺氧合)才能争取救治机会。不到30分钟,团队完成装机,暗红色的静脉血经体外氧合转为鲜红色,血氧饱和度跃升至98%,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吕主任强调:“ECMO不仅是技术,更是与死神赛跑的关键一步。”
精准攻坚:气管镜灌洗锁定病因
ECMO支持期间,团队通过支气管镜灌洗获取深部痰液,病原学检测发现多重耐药菌合并流感病毒感染,明确“混合感染”为病情凶险的核心原因。据此迅速调整治疗:抗病毒药物联合抗生素精准覆盖病原体;甲泼尼龙控制炎症风暴,吡非尼酮延缓肺纤维化进展;每日16小时俯卧位通气促进痰液引流,加速肺复张。
曙光来临:撤离ECMO后的全面康复
经7天ECMO支持,患者氧合指数恢复至300mmHg,成功撤机。后续我院中医康复治疗团队迅速介入,积极为患者进行肢体力量康复、膈肌功能锻炼、说话瓣膜训练等呼吸康复治疗,患者成功拔除气管切开管,肺部感染吸收超70%,纤维化范围显著缩小,好转出院。
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今年累计完成12人次VV-ECMO治疗,其中包括1例患者因病情复杂先后2次接受ECMO支持。我院ECMO技术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常见及疑难重症的救治,涵盖病毒性肺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疾病,并在肺部肿瘤切除术、气道肿物清除及重症肺泡蛋白沉着症的术中支持等高难度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我们以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持续提升救治成功率与患者生存质量。
【延伸阅读】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
我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于2011年在省内率先成立,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目前床位数10张,拥有以吕骁、钟艳芬、林涛等为代表的专家团队,并聘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翁钦永主任担任名誉主任。主要收治病种包括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常规开展ECMO、CRRT、危重症气道介入等治疗,可对肺泡蛋白沉着症、早期尘肺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手术。
吕 骁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ICU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临床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分会胸膜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介入微创呼吸分会委员,福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秘书, 福州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10余年来,擅长肺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肺部疑难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肺部和胸膜肿瘤的诊治;擅长纤支镜、内科胸腔镜、经皮肺穿刺等介入治疗在肺部及胸膜疾病中的应用等。
钟艳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委会委员,福建省癌症康复协会肺部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州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福州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于呼吸系统常见的危重症疾病,重症肺炎、脓毒血症、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结核、重症肿瘤的诊疗,擅长于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机械通气、CRRT、ECMO、气管切开和胸膜活检等常规操作。
林 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治疗专委会青年委员,福州市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曾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进修学习。目前主要从事呼吸及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擅长呼吸系统危重症疾病救治、困难撤机拔管、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