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专科品牌】全国著名专家李惠萍教授来院交流指导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包含200多种疾病,根据病因和疾病行为有不同的分类。其中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因其表现为慢性、进行性的纤维化,预后差,死亡率高于非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被称为“不是肿瘤的肿瘤”,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关键。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尤其是协助影像评估肺纤维化的程度。
近日,上海肺科医院主任医师、博导、首席临床专家李惠萍教授莅临我院,作题为《人工智能肺纤维化分期和严重程度评估新方法》的专题讲座,并与在场医务人员围绕人工智能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广泛讨论,人工智能有助于可视化评估肺纤维化预后。
讲座结束后,李惠萍教授来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查看2名罕见间质肺病患者的病情,肯定我院的治疗方案,对下一步的诊疗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案例附后)。同时还查看了其他在院的疑难间质肺患者,并逐一给出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为了让间质性肺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级专家诊疗,医院继续定期邀请间质肺诊疗领域国内知名专家来院交流指导。
【案例分享】
案例1:远离烟雾,自由呼吸
来自福州的林大哥因为近一年反复咳嗽,以为是支气管炎,就诊多家医院,病情不见好转,还出现了活动后气促,遂转诊我院间质性肺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中心主任张宏英教授仔细阅读肺部CT和体检,排除了感染和风湿相关间质性肺病,建议行冷冻肺活检明确诊断,最终确诊“吸烟相关间质性肺病”。张主任要求患者绝对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间质肺专病门诊定期随访复查。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与多种间质性肺疾病密切相关,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炎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并间质性肺炎(RB-ILD)、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肺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症(PLCH)、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已经罹患间质性肺病的患者继续吸烟会导致原有间质肺进一步加重,而且继发肺癌的概率增加,要想自由呼吸,一定要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案例2:抗癌同时切记保护好肺脏
42岁的徐女士患卵巢癌,因为肿瘤复发,今年3月开始在其他医院肿瘤专科使用ADC(抗体偶联药物)抗癌,2个月后出现了剧烈的咳嗽和活动后气促。转诊我院间质性肺病规范化诊疗中心后,中心主任张宏英教授详细询问了患者抗癌药物的使用情况,查询了每种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对了患者从2月开始的多张肺部CT,最后锁定徐女士使用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罪魁祸首”,通过ADC药物诱发了抗合成酶综合征(EJ抗体阳性),经过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ADC即抗体药物偶联物,是一类抗体、连接头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的靶向生物药剂,目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等治疗。多种抗癌药物包括化疗药、靶向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都有可能导致药物性肺损伤,因此抗癌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不适,要及时排查肺部,有时药物导致的肺损伤可能是致命的,早发现、早诊断,才能做到癌、肺同治。
【延伸阅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间质性肺病亚专科介绍: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福建省医疗“创双高”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间质性肺病亚专科建设成熟,2023年11月成立了“间质肺规范化诊疗中心”,中心团队成员来自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胸外科和检验科,挂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2024年5月柔性引进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科芮红兵主任成立名医工作室,协同促进风湿相关间质肺的多学科诊疗。中心目前诊疗技术先进、检验项目齐全、救治药品完备,现常规开展冷冻肺活检、床旁气管镜、EBUS、径向超声引导肺活检、唇腺活检、肌肉活检、外科肺活检、风湿免疫标志物筛查、HRCT、床旁肺功能、6分钟步行试验、大容量全肺灌洗、ECMO等诊疗技术,常规配备抗纤、抗炎和免疫抑制剂,结合患者病情制定规范的个体化诊疗及慢病管理方案,为间质性肺病患者保驾护航。
中心作为全国罕见病诊疗非协作网成员医院,诊断的罕见病病种丰富,包括:肺泡微石症、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伯特-霍格-杜布综合征(BHD)、ANCA相关血管炎、结节病、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病、肺淋巴管肌瘤病、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结缔组织病(包括硬皮病、干燥综合征、肌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关间质性肺病等
间质肺专病门诊预约指南:
第一步:搜索“福建省福州结核病防治院”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点击“服务”,进入“预约挂号”;
第三步:选择“间质病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