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柳暗花明又一村
------记RICU与重症流感患者的又一场奋战
流感再次席卷大地。一个重症流感患者的经历,从《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等网络文章中可略见一斑。林先生,是我们身边的重症流感患者。他走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2018年2月1日,年仅27岁的林先生进入RICU时,剧烈咳嗽,呼吸急促,严重缺氧,尿少,烦躁不安,监护仪上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年轻的妻子在一旁着急抹泪“他平时身体很好,体重190斤,没什么问题啊.......”林先生想安慰妻子一句,但他喘不上气,憋得全身皮肤青紫,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林先生的呼吸频率居高不下,氧合功能没有改善,各项指标没有好转。“插管!要马上气管插管!”“插完管行俯卧位通气!”当生命吹响抢救的号角,RICU病房就打响了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智慧之战!李红艳主任一声令下,镇静镇痛、气管插管、肌松、俯卧位通气。时间还未过4个小时,林先生已静静的俯卧,不再气促,不再烦躁。
每日,RICU医护团队寸步不离, 严密守护不时警报、像过山车一样的生命体征。每日,气道里洗肉水样的痰液不断涌出,随时行床边气管镜治疗。难度最大的是俯卧位通气:每次都需要10个以上工作人员的力量,来翻动190多斤的体重;而且依靠各种药物和呼吸机极高的压力支持的生命征,及正在血滤的机器,随时可能发出抗议;患者身上维持生命的管路,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随时可能脱落!在这条充满荆棘的抢救道路上,我们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但我们全力以赴!
大家都期待病人早日翻过疾病的高峰。当洗肉水样的痰一天比一天少的时候,大家隐隐感觉到了一抹曙光。然而,2月5日,翁恒主任站在呼吸机旁,观察呼吸机参数、病人的呼吸及心电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再仔细看着气管镜吸出的略带黄色的痰液,眉头紧锁,更改了抗感染的方案,增加俯卧位的时间和频次,并吩咐要尽快安排气管切开!
运气终于一步一步向林先生靠近:肾功能恢复,控制了感染,氧合功能一点一点好转,成功脱机,2月14日拔除气管切开套管。
虽然镇静状态下的治疗没有林先生带来多少痛苦的回忆,但成功并不是近在咫尺:疾病带来的肺部纤维化,仍会咳嗽咳痰气促;因皮下脂肪厚,气管切开时间长,气切伤口并未呈现出年轻的活力,生长缓慢。康复是一条漫漫长路。林先生似乎做了一个梦,醒来发现自己四肢无力,连痰都咳不好。他有时烦躁,有时沮丧,“我做不好,什么都做不了!”。医护人员不断打气、鼓励。
“林先生,你昨天抬了5组腿,今天加2组试试?”
“你能自己拿得住纸擦痰了,真棒!”
“自己把床铺调到你需要的高度加油”.......
当他放弃时,“林先生,家里人都在等你哦!看外面阳光明媚,你要是能自己坐起来,我们就推你到走廊晒太阳,好不好!”
渐渐地,林先生康复锻炼做的越来越好,脸上恢复了往日的笑容。3月1号,穿过走廊灿烂的阳光,转到普通病房。
在近几年肆虐的重症流感中,RICU团队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迎难而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