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针尖上的医学传奇——记呼吸科肺穿刺医疗团队
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作为福建省内唯一一家呼吸专科医院,每年都接诊来自省内外大量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其中不乏众多在院外辗转多家医院后仍未能明确诊断慕名而来的疑难病人,而要解决这些病人的各种诊疗诉求,过硬的诊疗技术始终是重中之重。在医院呼吸内科中有这么一个医疗团队(主要成员:张宏英副主任医师、黄进宝主治医师、吕骁主治医师、毛雅云主治医师),他们不仅是出色的一线临床医师,而且他们还掌握着一项神奇的绝活--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正是这项技术掀开了各种疑难杂症的神秘面纱,让诸多病人的医疗难题迎刃而解,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虽然仅仅是一把小小的穿刺针,却能不断书写出医学上的传奇故事,令人叹为观止。这里仅略举几个例子,为这个医疗团队的高超技艺和医者仁心点赞。
病例1:病人52岁男性,外院体检胸部CT示右下肺实性小结节,直径仅0.8cm,查肿瘤指标示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临床可疑恶性病变,外院建议手术治疗。但病人夫妻俩平素仅靠工地上帮工和卖菜为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承担不起手术费用,为进一步治疗转诊我院。考虑到病人的实际情况,呼吸内科肺穿刺团队与病人沟通后决定先行肺穿刺术明确病灶性质后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但病人肺内病灶小,邻近肝脏,并且位于肺底,下肺呼吸动度大,穿刺针不易准确刺入病灶。团队成员经过穿刺前多次讨论和研究,事先拟定了大致的穿刺体位及进针方向后,最后成功实施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活检病理明确为良性病变,仅需门诊定期随访,患者同时避免了外科手术和减轻了经济负担,以最小的代价达到了就医目的,而病人一家如释重负的表情就是对术者最好的回报。
左图为术前CT示左下肺底肝脏旁0.8cm小结节。
右图为成功实施肺穿刺术。
病例2:病人49岁男性,因“结核性胸膜炎”治疗1年后痊愈停药,5年后复查胸部CT示左侧胸膜下肿物,性质不明,除了外科开胸活检,最好的确诊方法就是肺穿刺活检,但进针位置恰好被肩胛骨和邻近上下两条肋骨所阻挡,穿刺针难以从胸壁进入病灶,经肺穿刺医疗团队反复耐心的多次调整体位后,穿刺针终于成功进入病灶,病理确诊为结核复发,及时顺利进行抗结核治疗,也避免了外科手术,真正做到了“见缝插针”的奇迹!
左图为左侧胸膜下肿物,靠胸壁侧见肩胛骨和邻近上下两条肋骨阻隔进针方向。
中图和下图为医疗团队成功“见缝插针”。
病例3:病人为47岁男性,胸部CT示左肺上叶肿物,临床考虑早期肺肿瘤,早期手术效果好,建议直接外科手术,但病人不相信肿瘤诊断,手术意愿不高,并且因为害怕会难受也不愿意接受气管镜检查,考虑到如果不尽快手术再拖延下去极有可能最后会失去手术机会,病人及家属都十分焦急。肺穿刺医疗团队经与病人家属沟通,考虑只有先获取明确的病理结果才能改变病人主意,经反复沟通,告知病人肺穿刺术舒适度高,耐受性好,病人最终同意行肺穿刺术。做通了病人的思想工作,医疗团队仍有担忧:CT显示病灶不仅离胸壁距离较远(出现气胸风险增高),并且病灶靠胸壁侧有多条血管影(出血风险增高),进针必须十分果断精准才能降低气胸风险和避开血管,保证穿刺术顺利、安全进行。经与病人家属充分沟通及术前认真细致的定位后,成功进针获取活检组织,不仅成功避开大血管,术后也未出现气胸,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病人最终同意实行手术治疗,避免了拖延手术时机延误病情,使病人最大程度获益。
左图为成功实施肺穿刺术。 右图为术后未见气胸和大出血。
病例4:病人为43岁男性,胸部剧痛难忍,CT示右侧胸膜下见巨大肿物,由于气促明显,无法耐受气管镜检查,并且对血管造影剂过敏,无法行胸部增强CT扫描,不能辨清病灶内及周围血管分布情况,当地医院不敢行肺穿刺活检,无法进行下一步治疗。由于病人十分痛苦,又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病人家属也十分焦急。转诊我院后,肺穿刺医疗团队紧急制定诊断方案:采取胸部彩超下定位,在辨清肺内病灶及血管位置的情况下成功行超声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最终明确了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不仅缓解了病人的病痛,也让病人家属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左图为CT示右侧胸膜下巨大团块影。 右图为彩超定位下行肺穿刺活检术。
这里的呼吸科“云集”着一群会看病的医生,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科研成果,却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探索出一项项与病人需求密切相连的实用医学技术,造福每一个患者。很多病人辗转求医碰壁后,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在这里,他们感到了医学的温度、看到了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