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案例简析

咳嗽案例简析( 6 ) 肺脾结节与咳嗽

发布时间:2015-02-2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37

患者男性, 70 岁。因咳嗽、气短、胸闷, 3 个半月,发热 3 周而就诊。患者 3 个多月前出现咳嗽、气短、胸闷,当地卫生部门胸片检查示 : 两肺纹理增粗。经抗炎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 3 周前出现午后低热,体温最高在 38 ℃,伴夜间盗汗、胸闷、气短。近半个月来咳嗽加重,体温升高至 39 ℃以上。 CT 检查示:两肺见细小斑点状阴影,遂到某市医院住院治疗。

  查体:体温 38.7 ℃,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 啰音 。未发现其他阳性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8.5 ×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74 ,淋巴细胞 0.23 ,单核细胞 0.03 ;红细胞、血色素、血小板均正常;红血球沉降率 40mm/1h 。尿、便常规正常;血培养需、厌气菌( - ),痰涂片找抗酸杆菌 3 次( - ),痰找瘤细胞 3 次( - ); PPD 皮试( 5IU )( - )。腹部 B 超示:脾内多发低回声结节,最大直径约 1.8cm ,脾厚 5 cm 。胸部 CT 示:两肺多发大小不一粟粒状结节影,分布欠均匀、密度基本一致,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肺功能示通气和弥散功能正常。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报告为支气管慢性炎症。为此,初步诊断为肺结核并支气管慢性炎症,投以抗结核标准短化并抗生素治疗。 4 周后患者体温不但未见下降,且有上升趋势,最高达 39.5 ℃。

  从患者一段时间来有发热、咳嗽、气短、胸闷,肺部有 多发大小不一粟粒状结节影,人们通常会考虑到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而且这类肺结核也会并有肝、脾结核、痰涂片也是不易找到抗酸杆菌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抗结核治疗未能取得预期疗效,这不支持结核病诊断;是感染性疾病吗?如果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也可表现类似的肺部影像,但本例呈慢性发热,且血培养结果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是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或卡氏肺孢子虫等,但患者临床表现不支持,也没有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因素存在,因此,也不像;是间质性肺病吗?很多肺外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肌炎 / 皮肌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累及肺部,也可在肺部出现多发小结节影,但这例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结果不支持;是肿瘤吗?这种结节多见于转移癌,那么原发癌在那里呢?是的,患者已高龄,长期发热,应考虑恶性肿瘤,特别是腹部 B 超检查提示脾脏有多发低回声结节, CT 示多个小结节影,这些都应考虑到脾脏恶性肿瘤存在的可能。 于是先后进行了支气管活检和 B 超引导下的脾穿刺活检。

  病理检查结果:( 1 )支气管活检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淋巴细胞性肺炎;( 2 )脾穿刺活检结果诊断为原发性脾脏 B 细胞性淋巴瘤,弥漫性大 B 细胞性累及肺脏。至此,诊断明确,投以针对性化疗加皮质激素治疗, 3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日见好转, 2 周后 CT 复查见肺部小结节影全部消失。

  简析:肺部病变有时只是周身病变在肺部的表现,本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病在肺部的表现为多样性,可以为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也可以为结节样浸润病变或弥漫性粟粒状阴影,也有的表现为大片肺实质病变等。值得注意的是疑为原发部位(本例为脾脏)的病理组织活检是确定诊断的关键。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6 , 6:26. (刘坦业)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