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案例简析

咳嗽案例简析( 7 ) 肺部也会“长霉”吗

发布时间:2015-02-2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09

患者男性, 42 岁,因咳嗽、发热 1 个半月而就诊。患者于 1 个半月前因出现咳嗽、低热、咳少量白粘痰而就诊于当地卫生部门。胸片示: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痰涂片检抗酸杆菌 3 次阴性。曾静脉滴注“头孢菌素类”药物 1 周,未见症状改善。遂疑诊为“涂阴肺结核”,投入异烟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 2 周,亦未见病情缓解。患者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神清,营养发育良好。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8.7 ×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82 ,淋巴细胞 0.18 ,红细胞 4.32 × 10 12 /L ,血红蛋白 143g/L ,尿、便常规正常;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正常;痰涂片检抗酸杆菌 3 次( - ),血清结核抗体( - ), PPD ( 5IU )皮试呈强阳性反应( +++ )。胸片示:右肺上野见斑片状阴影,边缘欠清晰; CT 示:右上肺尖、后段见局限性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局部胸膜肥厚。据此,收入某市医院住院治疗。

  入院后投入头孢三嗪治疗 2 周,胸片复查肺部病变无明显变化。于是改为抗结核治疗,给予标准短化。 3 周后 CT 复查示:右上肺尖后段片絮状、类斑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病变范围较前扩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上叶尖后段支气管粘膜肿胀充血,管口变窄。粘膜活组织检查示:支气管慢性炎症,毛刷涂片未查到癌细胞。

  患者得的是什么病呢?是肺部炎症?从症状上看有些像,有低热,胸片、肺 CT 片都有“炎症”性阴影,但抗炎治疗未见好转,故炎症可能性小;是肺结核? PPD 皮试呈强阳性反应,病灶又在结核病好发部位,但痰检 抗酸杆菌多次阴性,抗结核治疗病变无明显变化,故也不像是肺结核;排除炎症、结核病后应该考虑是恶性肿瘤吗? CT 检查:右肺上叶尖后段有密度增高的团块状阴影,纵隔窗观察后胸壁有斑块状结节影,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无变化。 CT 诊断:右肺上叶炎症性改变,周围型肺癌待排除。由于诊断未明,内科治疗后病变未见明显效果,有手术探查指征。于是转外科作 剖胸探查,以明确诊断并施以有效治疗。

  经手术并取出大体标本,同时行纵隔肺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肺组织和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显微镜下发现的是:肺组织呈慢性肉芽肿改变,细胞成分主要为组织细胞,包括单核及多核组织细胞,以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在组织细胞及间质内可见大量真菌孢子, PAS (过碘酸 -Schiff )染色荚膜呈阳性。淋巴结的病理改变同肺组织一致。病理诊断:肺原发真菌(隐球菌)性肉芽肿。

  简析: 肺真菌病属深部真菌病,常由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放线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主要依据是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真菌。基本病理改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急慢性化脓性炎症、非化脓性炎症、肉芽肿形成、干酪样坏死、血管炎等。肺组织中病原菌可表现为菌丝、孢子、或颗粒,念珠菌常兼有菌丝和孢子。本例曾诊断为肺炎、肺结核,并投以相应治疗,未获疗效,经术后病理确诊并用氟康唑治疗,随访半年无复发。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6 , 7:3. (刘坦业)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