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防痨运动的国际标志 ——写在双红十字诞生一百
1902年10月23日,第一届国际防痨会议在柏林召开。会上,法国的Georges Sersiron医师向大会提议说:许多贫苦的人们,为了生计,他们挣扎得筋疲力尽,终于在充满生产力的年华不幸得了结核病,许多家庭因而落入到一个悲惨的景地。国际防痨运动要有一面旗帜,成为人类团结一致以对抗结核病和死亡的象征,使防痨战线上的领导者和士兵们能互相认识,给病人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援助、安慰和希望。他建议采用“双十字” 作为国际防痨的标志,并被大会所接受。从那时起,红色的双十字就作为大家团结起来与全人类的祸灾--结核病--作斗争的标志。
说起日内瓦红十字, 人们都比较熟悉,而双十字则很陌生。有关史料对双十字来源说法不一。有说是来自东方,因为早在埃及和亚西利亚(亚洲西部古国)就用双十字代表复活和不死的象征,古罗马帝国的大君士坦丁皇帝(公元324-337年)曾用双十字。之后,还有“俄罗斯双十字” 、“希腊双十字” 、“东方双十字” 等作为胜利的象征。在中世纪以前欧洲很多国家使用双十字,如立陶宛的盾牌上,古代匈牙利、德国的钱币上,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教堂、修道院、古老医院的房顶上也可看到双十字。在西方还有很多人知道有一个“洛林红十字” ,作为胜利的标记,人们甚至把洛林红十字纹章刻在大门上当作护符。至1902年国际防痨会议上确定接受为防痨标志后,双红十字就被作为大家团结起来与全人类的祸灾--结核病--作斗争的标志。
1948年1月28日,在中国防痨协会成立大会上,决定采用“双红十字” 为中国防痨标志,但在式样上略有不同,即横线向上弯曲,以象征中国营造学的飞檐形态,表示中国特有的民族风格。1953年9月1日在中国防痨协会召开的全国防痨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与会者又通过采用,并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卫生部批准,作为中国的防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