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连篇
“肺”话连篇(1)--鼻部炎症
为进一步“撩开咳嗽的面纱”,我们不妨到呼吸道去漫游一趟。
要进入我们的“肺腑”,必须要闯过气道“五关”。因为呼吸系统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的。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则是气体的通道,所以称呼吸道。鼻、咽和喉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为下呼吸道,肺则为呼吸系终末器官。
? “肺开窍于鼻”。鼻,是肺的“大门口”,它包括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个部分。外鼻所处的位置非常重要,让人“五官端正”;外鼻下端向两侧膨出,称鼻翼。鼻翼有两个孔道,我们称它为鼻腔;鼻腔前部为鼻前孔,与外界相通;后部为鼻后孔,与鼻咽部相连。所谓鼻旁窦,它是鼻腔周围含气颅骨的腔,共有4对,左右相对分布,包括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
我们进入呼吸道的第一关是鼻腔。吸入性气流在这里汇集后,到鼻孔内沿着弯曲达60°~130°的主鼻道,经过鼻咽部,再向下转90°才进入气道。鼻腔前面覆盖皮肤,长有“灌木丛生”的鼻毛,后面布满黏膜,是分泌黏液的“沼泽地”,鼻毛和黏液有阻挡和吸附飞尘和微生物的作用。
鼻腔有丰富的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湿润、加温的作用。同时,当鼻腔受到有害气体刺激或微生物感染时,就会出现粘膜充血肿胀和分泌过多的流鼻涕现象,这就可能是发生鼻炎了。这里的黏膜还富有嗅神经末梢,是嗅觉的感受部分,当我们闻到臭味时,就会屏住呼吸,以示拒绝接受。鼻旁窦像小“房间”,它可温暖、湿润吸入的空气,歌唱家很需要它的支持,因为它像音箱,会起到共鸣的作用;如果感冒了,那“感冒声”就出来了。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说说鼻炎和鼻窦炎吧。因为这些“小毛病”也会引起咳嗽。
鼻腔或鼻窦的炎症,可有急、慢性之分。从病因或病变机理来说,又有变应性鼻炎、药物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等。这些病通常都有或鼻塞或流涕,或喷嚏甚或咳嗽的症状。感冒了,并发急性鼻炎或鼻窦炎会咳嗽,这还容易理解和发现;要是说慢性鼻窦炎,分泌物向后倒流咽喉或食管上段引发咳嗽,也许人们觉得这就有些“玄乎”了。
所谓鼻后滴注,是指在鼻腔或鼻窦的慢性炎症的基础上,炎症部位所产生的脓性分泌物,经由后鼻孔倒流进入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或食管上段,这种脓性分泌物可刺激这些部位的迷走神经,引起反射性咳嗽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这又称为鼻后滴注综合征。
当患者有慢性鼻部炎症症状或病史并出现慢性咳嗽时,应考虑鼻后滴注综合征的可能。若患者同时具有咽干、咽部异物感,有东西从后鼻孔流入咽喉部,咳嗽有痰或脓痰,或在醒后或体位改变时咳嗽加剧等症状,可初步诊断为鼻后滴注综合征。目前认为,咳嗽超过3周没治好者,应考虑为慢性咳嗽,其中一大病因就包括慢性鼻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