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连篇
“肺”话连篇( 2 ) --咽部炎症
进入呼吸道的第二关是咽部。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是进入肺部的“咽喉要塞”。它上宽下窄像个“漏斗”,是一种肌性管道,长约12公分(cm)。咽的位置在颈部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连接于食管。咽部可算是个“三岔路口”,它的前壁自上向下分别有鼻腔、口腔和喉腔的开口;咽的后壁是疏松的结缔组织。由于这种“特殊”的组织结构,所以既有利于咽壁肌的“运动”,也造成了咽部容易形成病原微生物寄植、炎症扩散和蔓延的基础。再者,咽的上部为鼻咽,再进去一些为口咽,下部为喉咽,其前下方通喉部。说起鼻咽,它也是人体的要害部位。在鼻咽的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叫“咽鼓管咽口”的,咽腔就通过它跟中耳的鼓室相通。如果咽部有了病原微生物感染,细菌或病毒就会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引起中耳炎。再者,如果鼻咽部长了息肉或是肿瘤也会引起咳嗽。
咽炎,可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上呼吸道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咽炎,就是咽部黏膜或黏膜下及淋巴组织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它常继发于急性鼻炎或急性扁桃体炎之后或为上呼吸道感染之一部分,也常为全身性的疾病在咽部的表现或是急性传染病的前驱征兆或伴发症状。初起病时,常为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及浆液渗出,以致黏膜上皮及黏膜下层水肿、肿胀,其间有白细胞浸润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咽部的淋巴组织也受累,故淋巴滤泡肿大,重者可突出咽壁表面。如有化脓,则可在咽壁上看到黄白点状渗出物。
急性咽炎的临床表现常为急性起病,患者感觉咽部干燥、灼热,有短促而反复发生的刺激性干咳,继之疼痛,吞咽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耳部。如果并有扁桃体肿大,阻塞咽部,则咳嗽声浊而带喉音。急性咽炎患者,有时也有全身不适、关节酸痛、头痛、食欲不振,或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急性咽炎如果与急性喉炎一起发作,那就是急性咽喉炎,其症状可有咳嗽、声音嘶哑等。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有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和慢性萎缩性咽炎之分。慢性咽炎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也是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临床以咽部干痒隐痛不适,多在清晨及夜间咳嗽较剧,分泌物较粘稠,常附着在咽后壁,可引起刺激性咳嗽,用力咳嗽时甚至可引起作呕。
咽炎常为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如高温、粉尘、烟雾、刺激性气体等也可引发。在幼儿,可为某些传染病,如麻疹、流感、风疹等的前驱症状或伴发症状。人处在过度疲劳、烟酒过度、营养不良,患慢性心、肾、关节疾病等,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乘虚而入而引发本病。慢性咽炎也可由各种鼻病或夜间睡觉张口呼吸等引起;或受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的影响;一些慢性病,如贫血、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都可继发本病;风湿病、肾脏病、肝硬变等,也有引发本病的倾向。此外,还有职业因素,如教师、歌唱家等的职业性用喉嗓工作者,都可能由于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本病根据慢性病史、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诊断一般不难。防治重点在于增强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治疗相关疾病,改善劳动条件;少进刺激性食物,多食清润之品;避免过劳,宜怡情悦性,慎勿忿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