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连篇
“肺”话连篇( 6)---支气管结核
所谓支气管结核即发生在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变,以前曾称为支气管内膜结核。
有研究发现,气管、支气管结核与肺结核病情有密切关系。重症肺结核、肺部有空洞者及痰中查到分枝杆菌的肺结核患者,其并患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可能较轻症肺结核、无空洞、痰菌阴性者高3倍。由于气管、支气管是呼吸道对外的惟一通道,肺结核患者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必须通过这条通道向外排出,再者,结核空洞内或病灶内的含有结核菌的干酪物质通过引流支气管时,直接侵及支气管黏膜,或经黏液腺管口侵及支气管壁,从而使气管、支气管发生结核病变。当然,也有少量患者是继发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经由淋巴和血行播散而引起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也有是由于邻近脏器结核病,如肺门、纵膈淋巴结结核,极少数的脊柱结核病引起椎旁脓肿也可波及气管支气管,形成脓肿支气管瘘。
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喘鸣、咯血、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可依病变范围、病情轻重以及发生的部位而有所不同。
咳嗽是支气管结核“固有”的症状。典型的支气管结核的咳嗽是剧烈的阵发性的干咳,不易为镇咳药所止;由于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生结核性病理改变,常易造成管腔狭窄,使气流不易通过,所以局部便会发出喘鸣音;咯血则多半是由于支气管黏膜充血,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的缘故。加上患者的剧烈咳嗽,小血管破裂而咯血;有的患者因支气管狭窄或痰液阻塞管腔,从而引起一时性的呼吸困难;病灶内干酪物质的突然而大量的排出,也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
怎样发现是否患了气管、支气管结核呢?我们不妨注意以下几点:1.有剧烈干咳或伴有少量黏痰、血痰超过3周,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症状无改善者;2.X线胸片检查肺部见可疑结核病变、肺不张,或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肺部炎症,或肺部无实质病变,但肺门见钙化灶者;3.肺部无明显病变,但痰检抗酸杆菌阳性,除外技术因素,应考虑本病。当然,有条件者应做CT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尤其是高龄患者,以便与中心型肺癌鉴别。
经纤支镜支气管内采样做组织、细胞学检查是确诊本病最重要的手段,对痰细菌学检查阴性者的诊断价值更大。纤支镜下常可见到黏膜充血、水肿、溃疡、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增生等改变,严重者还可见到管壁增厚、狭窄变形等不可复原的变化。同时,还可借助病原学或病理组织检查予以确诊。
有报告认为,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支气管结核的可能:(1)出现原因不明刺激性咳嗽,反复痰血、呼吸困难、喘鸣和胸部不适。(2)有下列影像学改变者:①出现变化较快的肺不张、局限性肺气肿;②一侧或两侧肺反复出现支气管播散病灶;③时大时小的张力性空洞或空洞内有气液平面;④肺内无明显病灶,但痰检抗酸杆菌阳性;⑤多部位支气管损害,管腔狭窄、扭曲、变形。周围无明显软组织块影。(6)纤支镜检查对确诊支气管结核有决定性作用。
气管、支气管结核应按抗结核治疗原则进行全程督导化疗。如远端有空洞或肺不张、支气管扩张等,临床上出现反复并发感染或咯血等,此时应根据病情在抗结核药物充分治疗后施行外科手术,以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