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话连篇
“肺”话连篇( 9 )—进入奥秘的“肺腑”
我们将要进入奥秘的“肺腑”了。不妨先“参观”一下它的外貌。
人的肺像两个半圆椎形,它在胸腔内“深藏不露”,像古代宰相一样立于君主--心脏的两旁,所以有“相辅之官”的称谓。肺的顶端叫肺尖,下为肺底,肺底下面有横膈膜,把胸腔和腹腔隔开;左右肺的内侧,是肺部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门户,我们称它为“肺门”。
肺的“基层单位”叫肺小叶,它是由每一个细小支气管及其分支所属的肺组织组成。毛细支气管的“下属”是细小支气管,再分支下去叫呼吸性细支气管,最后与肺泡管和肺泡囊相通,每一个肺泡囊与好多个的肺泡相连。
说起肺泡那可厉害呢。成人肺泡总数约有3亿~6亿个,如果将它铺展开来,总面积约40~100平方米,有一个单元房间那么大,这样有利于气体交换。不过有很大一部分肺泡是处在“待业”状态。因此,肺部需要手术,切掉一侧肺脏,剩下一半还可以代偿,完全没有问题。
人体为维持生活所需要的能量,必须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就是呼吸过程。人体的呼吸包含有两个阶段,即:外呼吸与内呼吸。所谓外呼吸,指的是外界的空气与肺泡内气体之间的交换,包括肺内气体与肺毛细血管内气体的交换;内呼吸,则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人的外呼吸就像是一种机械式的风箱式的动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肺本身不能自动扩张与收缩,它必须依靠胸部的骨骼、肌肉、肺的弹力和横膈膜的升降来共同完成。你不妨深吸一口气看看,你感觉到没有,肋骨向上平举了吧,胸廓的前后径是不是增大了?好,再把气呼出来,这时原来扩展的肺部因弹力组织的退缩,肺容积缩小,相应地使胸廓也变小,肺泡内压升至高过大气压力,气体便由肺内排到肺外。当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参与活动。比如,支气管在呼吸运动中也有它的“功劳”,吸气时它引伸和扩大,使气体便于通过;呼气时缩短变小,把空气“挤出”。
在肺脏里,有亿万毛细血管紧密地依附在肺泡周围。看这些似乎“并不起眼”的纤细的毛细血管,可是从整体来说,却能将气体交换的面积扩展到70平方米的广阔区域。红细胞通过肺毛细血管所需要的时间,平常情况下只需要0.75秒,运动时更短,只要0.34秒。所以我们要提倡运动,以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提高维持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增强人体抵抗了力。
至此,我们不难理解,肺脏之所以然会如此有序地工作,与一系列解剖和生理功能是分不开的。如果有某一功能障碍,那么病情就可能出现。不妨举些例子吧。
有人因咳嗽去看病,医生经检查后告诉他患了“肺不张”!他问什么是肺不张呢?医生答:任何原因引起的肺无气或肺内气量减少,同时伴有肺萎缩、肺体积缩小,就叫做肺不张。那为什么会出现肺不张呢? 好,我们下回逐一向大家做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