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肺科医院党员抗疫先进事迹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0-07-03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院综合办 阅读 : 397

     7月2日下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举行庆祝建党99周年暨抗疫先进表彰大会,临床医生党员代表王新航、护士党员代表钟志强、医技党员代表黄明翔先后作抗疫事迹分享,以下为分享内容:
     王新航--我的抗疫故事
      一、驻守连江,救治首例病患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电视、网络上陆续有了关于新冠肺炎的报道,作为专科医生,我们都一直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但心里也抱有一丝希望,疫情能像甲流、禽流感一样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事态发展不如人愿,1月20日,我省出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也正是这一天,钟南山院士赴武汉考察,在接受记者会采访时提出了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形势严峻。当晚,接到医院通知,说连江县医院出现我省首例疑似病例,需要我院派人进驻。如果说毫无顾虑,那是假的,作为专科医生,我们对危险性有更多的认识,但是,面对疫情,我们必须顶上去,这也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会做的选择。
     这天正好是大年二十七,原本欢欢喜喜筹备过年的一家人都沉默了,但谁也没有说阻拦的话,只是默默地替我准备好出发的行囊。第二天早上七点,我先到医院,医院已经为我准备了很充足的医疗物质和个人防护用品。带着单位、家人的嘱托,我和院感科卢筠主任一起前往连江。一路上,我的心情有点忐忑,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境况,疫情和患者的病情将会怎样发展。但在见到病人后,各种顾虑一扫而空,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全力抢救病人。
     作为下派专家和医疗组组长,我在连江驻守了八天七夜。这是一个从武汉回来的70岁,并伴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治疗过程充满风险。仅短短2天时间,就发展为危重症,双肺变成“白肺”,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无法维持正常的氧气供应。我们立即给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和纤支镜吸痰,经过六个多小时抢救,终于成功地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在短暂的休息后,我们又立即组织专家组讨论,调整治疗方案,再次进入病房观察病情……这期间,力舟院长也多次带专家来现场指导。
     经过医疗团队八天七夜的连续奋战,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有了转运我院的条件。为确保万无一失,转运前一天,我和钟志强,以及连江的同行们用了3个多小时进行转运演练:细化方案,救护车上的插座个数、位置、型号,运输车的牢固程度、断电情况下氧气装置的紧急替换等逐一落实;责任到人,对转运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风险都制定详细预案和预演。经过充分准备,1月28日,患者成功转诊我院负压病房。在治疗团队的不懈努力下,2月19日这名患者顺利痊愈出院。
      二、星夜集结,急救危重患者
     天下救人事最大,面对安危必须分秒必争。在解除隔离的一天,凌晨1点,一个紧急电话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病人出现变症情况危急,经过充分讨论,决定行ECMO治疗。夜里2点,当我赶到医院,看到我的同事们已经从各自家里,甚至隔离点向医院集结。当晚,我们为病人进行ECMO治疗,手术十分成功,病人平安脱险。治疗过程,艰辛和感动交织。因为危重症患者较多,我们成立了重症抢救组。在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有较多老年患者,体质虚弱且伴有多种基础病,紧急情况时常发生。但是大家不抛弃、不放弃,克服重重困难坚守在岗位上,守护、抢救病人。大家用汗水赢得战“疫”的阶段性胜利,守护了一方平安。
      三、援意抗疫,贡献中国力量
     之后,受医院委派,3月底,我和秀兰作为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到意大利进行为期2周的医疗援助。这期间,我们向托斯卡纳大区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医务人员交流中国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及防控经验,结合当地情况探讨解决方案、提出建议,并通过网络直播为在意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和留学生等讲授新冠肺炎防疫知识,在线互动及时答复华人华侨关心的问题,每天工作到深夜。先后参访了7家当地医疗机构,召开交流会议25次,举办培训会议21场,培训人数17278人次,为打赢新冠肺炎防控全球阻击战贡献中国力量。
     以上就是我参加抗疫的几个小故事。我深知,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这是我的故事,其实也是抗疫一线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次疫情,让我更加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感受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在七一来临之际,我们讲述抗疫故事,是为了更好地回望和守护初心。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加倍努力,守护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健康福建!
 
钟志强--“疫”无反顾我当先
    大家好!我是内科ICU护士钟志强,非常荣幸在党99岁生日之时,站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事迹。首先感谢医院的栽培,让我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同时也感谢党培养这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让我在这和平年代,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员同志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危,挺身在前,勇挑重担,奋战在第一线,用事迹鼓舞着我前行,与诸多优秀共产党员一起作战,我深感光荣。
    2020年1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大家新年回家的步伐。连江出现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我临危受命支援连江,看着爱人、孩子和癌症正在进行化疗的母亲,心中的焦虑、担忧和恐慌却在所难免,然而,在我推开家门,转身离去的瞬间,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便战胜内心的恐惧。到了县医院,听闻患者正在紧急插管,我迅速穿好防护服,进入病房见到福建省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患者处于药物镇静状态,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病情危重。了解病情后,我马上着手固定好患者的气管导管,准备吸痰、口腔护理;期间患者咳嗽,咳出大量黄粘痰,出于职业本能,我迅速接好负压吸痰管,将痰吸净。由于患者分泌物较多,污染气切延长管,阻碍气道通气,影响呼吸,需更换气切延长管。
      为了减少其他医务人员职暴露的风险,我指挥其余人员暂且离开;做好防护措施后迅速更换气切延长管。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了飞沫在空气中产生。患者住在普通病房隔离,不具备重症病房抢救条件,于是我首先将现有病房进行功能分区,以便于危急时顺利实施患者抢救。指导县医院医护人员如何行俯卧位通气及相关注意事项和重症患者的护理细节及观察要点;帮助管床护士做好气道管理,留置胃管及尿管护理,采集动脉血等,往往在隔离区一呆不知不觉就5-6个小时。尽管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心中恐惧并没有阻挠我完成各项操作的决心,作为有呼吸治疗师培训经历的护士,我深知气管插管患者气道管理的重要性,我战战兢兢,时刻保持警惕。经历6天的守护,上级决定将患者转至我院救治,转运前一晚在王主任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场转运前的预演,排除一切威胁患者安全的因素,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直到患者顺利转至我院。经过我院重症医护团队共同努力,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2月11日患者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当我在隔离点听到战友们告诉我:患者拔管后第一句话“我要吃武汉热干面哟!”随后第二句 “情人节过了吗?”我深深的被感动!为患者的坚强、为战友们的不懈努力!22天的艰苦奋战,患者成功康复出院。
     然而战“疫”到此并未结束。2月18日,凌晨3:40分负压隔离病房,患者倪某某二氧化碳分压持续升高,机械通气仍未能改善,严重酸中毒难以纠正,病情持续恶化,同事们连夜奋战,持续战斗,重症监护团队为患者建立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患者病情得以暂时稳定,二氧化碳潴留得到改善。刚从隔离点出来的我,再次进入隔离病房。进入熟悉的环境,在厚实防护服下,再穿上一次性隔离衣、护目镜、面屏、N95口罩;经过四小时持续作战,眼镜早已起了雾水,雾里看花、弯腰不便,并没有让我松懈对膜肺血栓情况的观察;缺水引起声带变声,并没有影响我对详细病情交接的坚持;脱下防护服,汗湿的洗手衣带来的寒冷,并没有影响我完成记录特护单的坚持。所有的艰辛都是值得的,经过我们全院上下一起努力,我们赢得了我市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北京突发疫情给我们敲起了警钟,防控工作仍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一名重症护士时刻准备着再次进入疫情防控工作。
 
黄明翔--可爱的检验人,防疫战线的侦察兵
     农历庚子鼠年春节,因新冠肺炎疫情,春节美好的相聚被疫情隔离,许多城市因疫情防控按下了“暂停键”。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的防控阻击战如火如荼打响,我们医院作为省市定点医院,是我市乃至我省抗击疫情的主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身着白衣,却不在病房;虽不直接进入隔离病房,但他们亦是行走在刀尖上的防疫尖兵--医院检验科人员。他们的工作虽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
     疫情就是命令,就是冲锋号。1月23日,我们医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人。1月25日,我接到院领导指示,要求检验科组建隔离实验室开展新冠确诊病人的标本临床检验工作,这是一份责任重大的任务!疫情防控刻不容缓,我马上着手部署各项工作,一方面抽调科室技术骨干,专门负责检测工作;另一方面多方协调筹齐检测设备、试剂及耗材。春节时期没有厂家工程师协助,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我们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没有工人搬运,我们科同事自己动手搬沉重的仪器,没有工程师我们通过微信视频在工程师的指导下的组装调试设备。通过加班加点,仅用2天的时间,所需设备、试剂全部到位,新冠实验室正式开始启用。当时,很多物质很紧张如护目镜、消毒喷壶、鞋套等,科室许多同志悄悄上网购买,当我要给他们钱时,他们都拒绝了!多么可爱的兄弟姐妹,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这样的团队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呢?
     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看着新闻对武汉疫情的报道,特别是关于实验室人员因工作而被感染时,说实话大家内心还是比较恐惧的,我们的团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有很多80后、90后,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疫情的考验。对于80后的人来说,他们的孩子还很小,为了疫情,他们有的把孩子送到老家,有的自我隔离住到其他地方,虽然他们很不舍,说道孩子时他们内心充满愧疚,可是没有一个同志向我申请退出。我们的90后也很出色,在父母眼中,他们都还只是孩子,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也不过是一群学检验的孩子,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不顾病毒的凶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做好标本检测工作。我们科室有一位女同志,89年的,是一名中共党员,在疫情开始时,她与我们科里的每一位同志一样,照常排隔离实验室的班,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她行动有些迟缓,做事小心翼翼,追问下去才知道她怀孕了,而且已经四个多月了。我当时吓坏了,有些生气地问她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她说,看到科室这么忙人手那么紧张,她不想拖科室后腿。当我听完她的解释,怒气瞬间没有了,有的是满满的感动!虽然后来没有安排她一线工作,但是科室的日常工作,如周末班经常由她完成,她没有一次以身体为由推脱。
      我们科室在疫情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积极准备新冠核酸检测的开展,在人员紧张,仅有3人有上岗证,实验室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通过对实验室的简单改造,加强人员生物安全培训,完善检测流程等努力,我们成为福州市第一家通过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验收的科室,成为我省第一批具有检测资质的医院,并成为福州仅有的两家新冠核酸检测培训基地,共计培训40余人。在此期间,科室同志积极参加省临检中心的PCR培训上岗证,共19人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资质,在全省检验界也是少有的。这与我们科室在新冠疫情以来的优异表现,得到临检中心和同行的认可是分不开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检验科的党员经受了党的考验,用忠诚、勇敢践行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以吴忠、邹盛华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在这场“战疫”中,全体检验科工作人员在岗位上与隔离区一线医护一道,不惧病毒感染危险,做好防疫前线的侦察兵,用坚守展示责任与担当,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守护福州人民的生命健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无所畏惧;面对未知前路,我们齐头并进。检验科全体工作人员必将脚踏实地,竭力奉献,为肺科医院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