狡猾的新型冠状病毒

发布时间:2020-02-1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院综合办 阅读 : 465

    不少人认为,只要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就应该是阳性;如果检测结果是阴性,就说明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例吧。病例一,患者李某,发热半月余,就诊于外院,经咽拭子检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外院治疗后送检两次咽拭子,结果回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但肺部CT显示病灶无明显吸收,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治疗。在该患者病情平稳后,于2月6日送检咽拭子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2月8日送检咽拭子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例二,林某于1月24日就诊我院发热门诊,后经咽拭子检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经20天后的隔离治疗,咽拭子三次阴性,肺部CT示病灶明显吸收。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规定,体温恢复正常 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至少 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所以准予该患者出院,但在出院当日下午患者体温37.5℃,故暂停办理出院手续,继续治疗。
    结合以上病例,对于高度疑似,即使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也需按照确诊病例管理,不能轻易让其出院。为什么会出现核酸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的情况呢?任何病毒的核酸检测检出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也不例外。王辰院士指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50%之间。也就是说即使是临床确诊病例中也有不少患者核酸检测是阴性的。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及肺部,而目前临床上核酸检测多采用咽拭子采集上呼吸道样本,这就可能造成假阴性结果。其次采样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患者临床上已经出现争执,但体内的病毒量还未到到可以检测出来的程度,此时进行采样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此外研发时间短,试剂盒质量可能参差不齐,也会造成假阴性结果。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中,除核酸检测之外,还需进行流行病学史详细调查、观察肺部影像表现等综合来判断,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所以很多人说病毒“狡猾”“诡异”,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不够。潜伏期患者具有感染性;无症状患者也有感染性;某些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持续排毒时间较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少出门,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不随地吐痰,保证膳食平衡,加强健身提高抗病毒能力。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