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谈谈“超级病菌”
一种被称之为“超级病菌”的已经向一些国家蔓延。这种病菌到底是什么?参阅有关资料,谈谈一些个人看法。
什么是“超级病菌”
一项由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健康保护署和印度马德拉斯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一种被称为“超级病菌”(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NDM-1)的病原微生物正在蔓延流行。这代号为NDM-1的,最初是在2009年被英国卡迪夫大学的蒂莫西.沃尔什确认。他在一名瑞典病人身上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和肺炎杆菌中找到了NDM-1。而这名患者曾经在印度住院治疗。这“ND”就是印度首都新德里(New Delhi)的缩写,至于“M-1”,则是“β-内酰胺分解酶”的含意,为此,有翻译叫做“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简称为NDM-1酶。由于这种酶可分解β-内酰胺环结构,可以使任何含β-内酰胺环结构的蛋白质失效。大家知道,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生素, 包括青霉素与头孢菌素,以及新发展的头霉素类、硫霉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等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因此携带这种酶的细菌,可以使几乎所有抗生素失效,(即只要该抗生素含有β-内酰胺环结构)。有报告甚至指出NDM-1对碳青霉烯类(carbapenes)抗生素也具有耐药性。深一步说,超级病菌不是简单地指某一种单一的细菌,应该说是指携带编写NDM-1酶的基因的某些致病菌。大多数NDM-1超级病菌出现在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NDM-1基因存在于DNA的结构中,被称为“质体”。这种质体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超级病菌”的菌种有多种可能,具有传播和变异的惊人潜能。
“超级病菌”的流行
有研究者发现,2009年英国就已经出现了NDM-1感染病例的增加,其中包括一些致死病例。参与这项研究的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大卫.利弗莫尔表示,在英国研究的37个病人中,至少有17人曾在过去1年中去过印度或巴基斯坦,他们中至少有14人曾在这两个国家接受过治疗,包括肾脏移植手术、骨髓移植手术、透析、分娩、烧伤治疗或整容手术等。类似的NDM-1感染也出现在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日本。不过,英国也有10例感染者出现在完全没有接受过任何海外治疗的病人身上。
说起“超级病菌”,实际上就是广泛耐多种抗生素的致病菌,因而不单单是NDM-1的问题。自1961年英国Jevons发现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以来,有关MRSA的报道就不鲜见。
所谓MRSA,原本是常见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它们中有些菌株对甲氧西林产生了耐药性,那就成了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能引起深度致命的炎症感染,如MRSA肺炎等,因而它也有“超级病菌”之称。有资料显示,2005年在美国有代表性的9个地区,共有5200多人感染了MRSA,有900多人因而死亡。2007年,美国肯塔基州一校区因发现一例“超级病菌”感染者,关闭23所学校并进行全面消毒,有1万多名学生受到影响。
2008年6月19日,一位内蒙古73岁老人,因“发热伴咳嗽、咳痰、皮疹1个月”为主诉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后经查明这位老者患的是剥脱性皮炎伴双侧肺炎,病原菌就是MRS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病程中出现败血症,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
对于结核病,同样产生了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广泛耐多药结核病(XDR-TB)。有学者报告南非KwaZulu-Natal省一个农村地区的HIV与XDR-TB并存的情况,在收治的44位HIV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除一例外,平均存活时间仅为16天。这些患者体内的结核菌进行基因检测结果,被定义为KwaZulu-Natal(KZN)族结核菌。这个代号与NDM-1从本质上说没什么两样!
不能忽视的原由
为什么一些致病菌会产生耐药性?
1998年英国医学杂志(BMJ)曾撰文写道“英国上议院的科技选举委员会主席Lord Soulsby曾对一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发表意见说,这项调查令人吃惊,并对误用和滥用抗生素而使其药效降低表示忧虑。”对此,有专家担心地认为:“抗生素时代可能已经走到头了!”
致病菌应对抗生素的作用,有的是天然耐药性,有的是“适应性耐药”。有科学家在加拿大高寒的北极圈的冰川深处曾分离出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有的是细菌在抗生素使用后产生了“适应性耐药”;有的微生物为应对药物作用,产生了基因突变,而且还可以把耐药基因传给其它种属;有的可以在菌细胞膜上把一些特定的药物“泵出”体外;还有的菌体内含有特定的酶,可以使抗生素失去活性;有的微生物设制有许多通道,如水通道、脂通道和带电离子通道,只有适合其通道的药物才能进入其体内。
除开微生物耐药机制外,《柳叶刀》杂志分析,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天然耐药基因”,而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如同“筛选压力”,选择并进化这些整合有“耐药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终成为人类的噩梦--临床上的“耐药菌”。还有学者提出:现有的致病性微生物都是正常微生物群在宿主转换过程中的一种微生态学现象。比如,禽流感由禽类转换到人类。再者,由于气候等缘故,寄居在呼吸道原籍生态环境的流感病毒,将生态位黏膜层中的蛋白分解后,黏膜失去了保护作用,病毒便直接侵入到组织细胞中去,这里的生态位便腾出了“空间”,于是其它外籍生态环境的病原微生物便来定居,形成了病毒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的复合感染。
此外,新抗菌药物的研发速率远赶不上病原微生物的变迁。有研究表明,正常状态下,细菌数量每20分钟或20小时分裂繁殖一倍,而人类的繁衍速度就慢得多。英国人每个家庭平均有2.4个孩子,翻一倍则需要30年。
怎样应对病菌变异
对于“超级病菌”的出现,英国卫生部宣布,英国已经开始讨论研制新抗生素的办法,但是科学家警告说,可能10年内都不会有对NDM-1有效的新的抗生素出现。
目前普遍认为,现实一点主要为:
一、合理使用抗生素 国外有几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如Fogarty国际中心、美国微生物学会和WHO均已提出了关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普遍认为若想有所成功,降低抗生素的应用是最好的办法。
有报告指出,目前有大约85%~90%的抗生素是在社区一级医院使用的,而其中的80%左右被用于对付呼吸道感染。因此,应该把目标放在这一焦点上。此外,还有不少人家中有“自备药箱”,凭“经验”用药,这些都对耐药微生物的孳生与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足疗程等等。现在国家相关部门或医学团体,对一些疾病治疗都制定有相关《指南》,我们应该遵照要求合理用药。
二、做好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对病患者及时的隔离治疗,仍不失为首选措施。科学家们指出,要阻止NDM-1的传播,必须尽快识别NDM-1感染病例,并将任何感染者隔离起来。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学者皮陶特呼吁,要求那些曾在印度的医院中接受过治疗的外国人在返回本国后先去医院进行筛查。其他的感染控制措施,例如对医院设备进行消毒、医生和护士用抗菌香皂洗手等,也能阻止NDM-1的传播。
三、应注意做好个人卫生 不久前英国健康保护署专家利弗莫尔则呼吁所有医院的病人、访客和医务人员都勤洗手,以防止NDM-1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