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头下的神秘脸庞

盖头下的神秘脸庞 (15) 是肺结核还是肺癌?(下)

发布时间:2015-02-27 作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发布者: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 阅读 : 214

 既然肺癌是多基因疾病,因此,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的研究则可能使人类最终认识肺癌并征服它。科学家们认为癌变的本质基因的调控失常。比如某人体内由有遗传而来的细胞缺陷,它在某种基因作用下可能突变为癌细胞,这种基因权且称它为“激癌基因”,另一方面,某种基因又有抑制有缺陷细胞突变的功能,我们不妨称它为“抑癌基因”。凡细胞都有它一定的生长期,有缺陷的细胞受抑制到一定时间后,就回自动“凋亡”,那么人体也就“躲过”了发生癌变的威胁。

  近年来,科学家们根据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与疾病的关系,对肺癌相关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治疗策略主要分为: 1. 引入自杀基因。别误会,这种基因只是让癌细胞自杀。它是一种编码药物酶的基因,其产物酶可以将抗癌药物进行转化,促其产生有足够抗肿瘤作用的代谢产物。目前最常用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 ( HSV TK )。将这一基因引入肿瘤细胞内后,再给患者注射某种药物,让它被 HSV TK 所转化并渗入癌细胞 DNA ,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 2. 替代缺陷的肿瘤抑制基因。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是Ρ 53 基因,因为,肺癌中这种基因常常突变,而且与恶性表型有关。 3. 灭活癌基因,主要有:将短链 DNA 插入细胞内 DNA 双螺旋,形成三螺旋结构,或与突变靶基因的 mRNA 互补,形成 RNA-DNA 复合体,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此外,也有用反义 DNA 阻断 mRNA 加工或直接结合 mRNA 其翻译过程。

  国内外大量资料显示:结核病患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人群的 1.5-2.5 倍。在讲了基因与肺癌的同时,也谈些更贴近实际的话题吧。如果做不了基因检测,那么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是否发生了肺癌:

  出现刺激性呛咳,持续 2-3 周,经抗感染并止咳药等对症治疗不能缓解者;与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支或肺结核咳嗽不一样,即咳嗽性质有所改变者;反复痰中带血或咯血,尤其是持续 2-3 周以上者;胸痛进行性加剧,有的患者出现顽固性或持续性胸痛,用一般止痛药不能缓解者;医生听诊患者出现单侧性局限性哮鸣音,不因咳嗽而改变者; X 线胸片或 CT 片上见到在同一部位上反复出现的“肺炎症”,尤其是节段性肺炎;原有肺结核病灶已经稳定,而在原位或其它部位又出现新病灶者;在抗结核治疗下,影像学检查显示 CT 片上出现纵隔增宽或肺不张或出现“倒 S 征”胸膜炎患者,无明显中毒症状,如午后发热、乏力、盗汗等,而胸腔积液增长快,尤其出现血性胸水;此外,如胸腔积液量增多,但纵隔、心脏、气管向移位程度小,不成比例者。

  如果患者出现以上某种或多种情况时,不论肺结核存在多久,也不论痰中是否找到结核菌,均不可放松对肺癌的警惕!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5 , 9 : 5 )

返回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