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 医院动态
- 院务公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关专家不久前曾撰文表示,我国的癌症患者已达 180 万,发生率约为 70/10 万。其中以肺癌、乳腺癌呈上升趋势,值得关注。在北京,肺癌估算死亡率 1992 年为 35/10 万,而 2001 年为 54/10 万;在上海,肺癌的发病率近 10 年来增高了 6 倍。因此,早期发现肺癌,擒住这个恶魔,就成为人们心目中期盼的一件大事。
应该肯定,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肺癌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以及预防均进行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并取得进展。现在已初步认识到,肺癌的发生、发展 、侵袭、转移以及耐多药的形成,都与人体内细胞基因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科学家们认为肺癌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1992 年,有学者报道:几乎所有小细胞肺癌( SCLC )及大部分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有 3 号染色体( 14-23 )的短臂缺失,而且这种缺失在原发灶或转移灶中均可出现。同时提示染色体 3P ( 14-23 )上可能存在抑癌基因,即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 )基因。现已证实,在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度间变的癌前期患者中,均出现 3P 短臂的等位基因丢失,提示检测这种基因的丢失有望作为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的一种遗传学标志。 1998 年美国学者提出一整套基因变异模式,即: 3P 基因丢失 → 9P 基因丢失及 ras 基因突变 →原位癌( p53.17 p13.3 基因突变)→肺癌侵袭或转移( p15 , p16C-myc,c-erB2,EGFR 基因突变)。依据分子病理学模式,可以从基因水平对肺癌的分期制订治疗方案乃至预后,做出符合临床要求的正确判断。
依据基因检测结果,作为判定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国内已有报道。 1994 年,中国学者研究发现 K- ras 基因突变的 25 例 NSCLC 术后 5 年生存率为 24% ,而无 K- ras 基因突变的 35 例同类型患者 5 年生存率为 40.4% 。因此, K- ras 基因活化可以作为判断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指标。国外有报道 120 例 NSCLC 免疫化验检测 Her2/neu 基因,结果显示阳性者 5 年生存率为 6% ,阴性者为 43% ,有非常显著差异。国外还有学者综合 43 篇有关 p53 异常和预后相关性的报道,肺癌中 p53 异常率 46% , p53 异常和无异常患者 5 年生存率的差异是 12% ,但这种差异与病理类型显然有关,在肺腺癌中 p53 异常和无异常患者 5 年生存率的差异是 30% ,而鳞癌中 p53 异常则未提示预后不好。
近期,也有科学家指出,一种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FGR )的高度表达与生存期有着重要的关系。对于 NSCLC 患者,如果 EFGR 阳性者,其 5 年生存率不如阴性者。国内也有专家指出,由于肺癌是多基因疾病,如果联合检测多个基因异常,那可能对预后是不利的。
(作者 刘坦业 原载《福建卫生报》 2005 , 8 : 8 )